[发明专利]液氮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036.2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F1/14 | 分类号: | F04F1/1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氮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专门为科研、院校、医疗部门实验室研制的液氮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小型手动或脚踩液氮输送装置都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导热而结霜,液氮损耗大,连续使用不方便(在冲装多瓶液氮时)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液氮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液氮泵,其特征在于:该泵包括泵体、自动恒温加热器、保温隔热装置和排液管;所述泵体上均匀分布有排气阀、安全排气阀、压力表和压力控制电源开关,其内壁上部与所述保温隔热装置相连,其底部设有密封胶圈I;所述保温隔热装置中插有所述排液管,该排液管的顶端设有排液量控制阀,其底端则穿过所述自动恒温加热器并与之固定;所述压力控制电源开关与所述自动恒温加热器相连;所述密封胶圈I上设有锁紧螺母,该锁紧螺母与所述泵体相连。
所述自动恒温加热器呈圆柱体状,其顶部中心设有排液管管孔I和穿线孔,其底部中心设有排液管管孔II,其内部盘绕有25000~30000J/min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连有电源线,该电源线穿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压力控制电源开关相连;所述排液管穿过所述排液管管孔I和所述排液管管孔II并与之固定。
所述保温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密封支架I、隔热密封支架II和呈缩径的支架延伸部分;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I的外壁与所述泵体的内壁螺纹连接,其底部与所述泵体之间设有密封胶圈II;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的外壁与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I的内壁螺纹连接,其部分内壁与所述排液管相接触;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I的底部设有所述支架延伸部分,该支架延伸部分与所述排液管相接触;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与所述支架延伸部分及所述排液管之间设有密封胶圈III。
所述隔热密封支架I、隔热密封支架II、支架延伸部分均采用聚氟四乙烯作为隔热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中设有自动恒温加热器,实现了可控自动增压,改手动为自动(只需接通电源),因此,不但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还保证了出液的稳定性。
2、由于本发明中设有保温隔热装置,因此,不但有效地避免了结霜现象的出现,降低了液氮的蒸发损失,而且使用安全,有效地避免了操作人员加注液氮时发生人身伤害;同时也可以实现连续进行多瓶液氮冲装的目的。
3、由于本发明中的排液管、自动恒温加热器与保温隔热装置呈软接触,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伸缩排液管,因此,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4、本发明体积小、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恒温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保温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氮生物容器 2-自动恒温加热器 2-1-排液管管孔I2-2-穿线孔 2-3-排液管管孔II 2-4-电热丝 2-5-电源线3-保温隔热装置 3-1-隔热密封支架I 3-2-隔热密封支架II3-3-支架延伸部分 3-4-密封胶圈II 3-5-密封胶圈III 4-排气阀5-压力控制电源开关 6-安全排气阀 7-压力表 8-排液管9-排液量控制阀 10-密封胶圈I 11-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液氮泵,包括泵体、自动恒温加热器2、保温隔热装置3和排液管8。泵体上均匀分布有排气阀4、安全排气阀6、压力表7和压力控制电源开关5,其内壁上部与保温隔热装置3相连,其底部设有密封胶圈I 10;保温隔热装置3中插有排液管8,该排液管8的顶端设有排液量控制阀9,其底端则穿过自动恒温加热器2并与之固定;压力控制电源开关5与自动恒温加热器2相连;密封胶圈I 10上设有锁紧螺母11,该锁紧螺母11与泵体相连。
其中:
自动恒温加热器2呈圆柱体状,其顶部中心设有排液管管孔I 2-1和穿线孔2-2,其底部中心设有排液管管孔II 2-3,其内部盘绕有25000~30000J/min的电热丝2-4。电热丝2-4连有电源线2-5,该电源线2-5穿过穿线孔2-2与压力控制电源开关5相连;排液管8穿过排液管管孔I 2-1和排液管管孔II 2-3并与之固定(参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