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6923.8 | 申请日: | 201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张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26 | 分类号: | H01B17/26;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5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复合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在电力行业高压电器中的光纤复合绝缘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压电流测量的方法是利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磁互感器来测量电流,但随着电力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传统电磁互感器呈现出不可克服的难题。在大容量、超高压电力系统中,传统的电磁互感器会导致测量结果严重失真的现象。但由于光纤传输电流信号传输效率高、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所以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逐渐被基于光学原理的光纤互感器所代替。在该光纤互感器中,光纤承担着传输信号的任务。为了避免光纤传输的信号受到外在信号的干扰,光纤在传输电流信号过程中需要复合绝缘子为该光纤提供外绝缘。现有的光纤复合绝缘子是先将光纤插设在该光纤复合绝缘子的绝缘管中,然后将有机绝缘材料灌注在绝缘管中固定该光纤,最后再在该绝缘管的外侧注射成型伞裙。这样制成的光纤复合绝缘子会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光纤在设置在光纤复合绝缘子的绝缘管中的,因此必须在加设法兰之前将光纤插设入所述绝缘管并固定。因为用作密封灌注的有机绝缘材料、绝缘管以及光纤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因此加热时有机绝缘材料的热膨胀会使空心绝缘子体内形成应力,从而使光纤的损耗增大。同时,由于把包含穿过该空心绝缘管的光纤的整个空心复合绝缘子体加热时,会使光纤的包复层剥落下来,从而使得光纤容易断裂,进而降低所制成的绝缘子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纤损伤较小的光纤复合绝缘子。
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其包括一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光纤复合绝缘子还包括至少一根穿设在所述通孔中的光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光纤复合绝缘子的支撑体设置有通孔,光纤设置在所述通孔中,从而可以将绝缘管外侧的伞裙以及法兰制作好以后再插设并固定所述光纤,进而可以避免在高温高压成型所述伞裙时,损伤所述光纤,从而可以提高光纤复合绝缘子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光纤复合绝缘子沿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纤复合绝缘子100包括一个支撑体10,一个包覆在该支撑体10外侧的护套11,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护套11的伞裙12,至少一根设置在所述支撑体10中的光纤13,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体10一端的法兰14,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纤13的固定胶15。
所述支撑体10可以为一实心绝缘体也可以为一空心绝缘管。当所述支撑体10为一实心绝缘体时,所述光纤复合绝缘子100为一支柱复合绝缘子,用于支撑导线和防止电流回地。当所述支撑体10为一空心绝缘管时,所述光纤复合绝缘子100为一空心复合绝缘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10为空心绝缘管。所述支撑体10由作为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纱和基体材料复合而成。所述基体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或者是聚氨酯树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材料为环氧树脂。在该支撑体10的成型过程中,环氧树脂胶液会和玻璃纤维纱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环氧树脂固化物。同时,该环氧树脂固化物在环氧树脂胶液与玻璃纤维纱之间形成结构和性能优越的界面层,该界面层把玻璃纤维纱与环氧树脂胶结合成一个整体,使得由该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纱制成的支撑体10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所述玻璃纤维纱可以为无碱不间断玻璃纱,且该玻璃纤维纱占支撑体10总重量的70%~80%,在本实施例中,玻璃纤维纱占支撑体10总重量的78%。所述支撑体1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101。该通孔101沿所述支撑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体10的内壁中。所述通孔1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10包括2个通孔101。所述通孔101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来定,如所收容的光纤14的数量以及固定胶15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体选号装置
- 下一篇:地震预测仪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