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以及聚丙烯酸盐或其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6807.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邵赛;彭选明;金龙新;邓钢桥;张乐平;谢洪科;胡继松;李文革;罗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0/58;C08F120/06;C08F222/02;C08F2/4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杨斌 |
地址: | 410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共聚物 以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碳-碳不饱和键和无机配料作为原料制备有机聚合物及其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了水溶性聚(甲基)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现有技术中已经使用的制备方法,是在化学引发剂下进行引发聚合,且实施聚合的时候一般起始温度在25℃以上,大多采用多次投料或滴加单体逐步反应;由于采用化学引发剂过氧化物,故存在生产安全性差的缺点,且所得产品纯度相对低,工艺较复杂。
CN200810143886.X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CN200810143887.4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制备方法,这两种制备方法均为一次性投料进行聚合; CN00100399.2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循环冷却水的复合缓蚀阻垢剂,CN200610137772.5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阻垢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CN200410066828.3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的缓蚀阻垢剂,CN200510023243.8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磷水质阻垢剂,CN92111424.9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的制备,CN200610098170.3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分散剂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新工艺,CN95111773.4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磷的三元共聚物水质阻垢剂,这些专利均是以分批投料或逐渐滴加单体的方式进行聚合;US4301266号美国专利还公开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大于120℃)高压,反应条件苛刻,且在后期工序需要蒸馏出多余的异丙醇,该工艺耗能且程序繁琐;US4314044号美国专利还公开了一种采用金属盐(如Cu2+)作为引发体系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的反应条件同样需满足较高温度(大于90℃),且需在连续加料的情况下完成,耗能、繁琐,而Cu2+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除上述专利文献之外,还有其它非专利文献资料报道了聚(甲基)丙烯酸或其共聚物及它们的盐的制备方法,但现有的制备方法都采用了化学引发体系过氧化物(如双氧水,过硫酸铵,过硫酸钾等)和其它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等),且起始反应温度均在25℃以上。
此外,现有制备方法所得产物为固体状交联物,不能溶于水,这种交联物大多作为吸水或保湿性材料,而不能作为农药分散剂、涂料分散剂、印染分散剂、水处理阻垢缓蚀剂、陶瓷减水分散剂、离子螯合剂等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含化学引发剂、生产安全性和环保性好、工艺较简单、能耗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的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聚丙烯酸盐或其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以下质量分数准备原料:
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3%~62%
共聚单体 0~48%
次磷酸钠 0.05%~35% 和
水 30%~96%;
(2)聚合反应: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料一次性混合并搅拌均匀,再将混合物置于60Coγ射线辐射场中进行辐射引发聚合反应,辐射剂量1.2KGy~30KGy,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得到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合反应的起始温度优选控制在0~60℃之间(最优选为0~20℃)。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共聚单体优选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衣康酸、马来酸酐等水溶性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丙烯酸盐或其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碱溶液中和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至pH值为6.5~9,即得到聚丙烯酸盐或其共聚物盐。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碱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氨水、三乙醇胺溶液、甲胺溶液或乙胺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