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方法及试剂盒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6475.1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凯;张庆华;李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周东萍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弥漫性 细胞 淋巴瘤 分子 病理 方法 试剂盒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肿瘤学和医学领域,尤其涉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方法及试剂盒和应用。
背景技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每年初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0%左右。我国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3-4/10万,并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约占每年所有淋巴瘤的50%,因此,每年全国新发病例约为2-3万。
DLBCL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差异显著,常规的CHOP联合化疗方案(环磷酰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泥松)只能使约4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随着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化疗(R-CHOP)的应用,进一步提高DLBCL的临床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治疗无效或治疗后迅速复发,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因此,加强DLBC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成为目前DLBCL的研究热点。当前临床对DLBCL进行危险分层,主要是通过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包括:年龄,体力状态,临床Ann Arbor分期,节外病灶数目,乳酸脱氢酶水平。由于这种评价只是临床参数的组合,不能反映肿瘤发生过程中内在的分子生物学异质性,因此对于相当一部分病例的预后不能进行准确评价,一些被分在低危、低中危组的病人5年生存率仍仅有32%。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为阐明DLBCL潜在的生物学异质性提供了一个高通量平台,通过DLBCL基因表达谱分析,鉴别出了三种DLBCL亚型,提示肿瘤性B细胞处在不同的分化阶段:一种称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 DLBCL,GCB),此亚型因与正常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的基因标志相同而得名;另一种亚型称为活化B细胞样DLBCL(activated B cell-like DLBCL,ABC),此亚型表达的基因型与促有丝分裂刺激后外周血B细胞相似,GCB与ABC之间有数千基因表达差异。除以上两型之外,仍有17%-40%的DLBCL无法用细胞起源来分型,被统称为3型(type3),ABC和type3统称为非GCB(non-GCB)。DLBCL亚型是独立于IPI的预后评价指标,各亚型对传统的联合化疗CHOP方案的反应性和疗效各不相同,ABC和GCB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1%和59%,GCB的生存率明显好于ABC,而3型本身具有异质性,无确定的生存率,但其总体预后情况与ABC亚型相似。
通过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检测到一些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及预后相关的特定基因,如:Bcl-2,Bcl-6,CCND2,MYC,SCYA3,FN1,FOXP1,PKC-β,HGAL,CD10,和MUM1等等。从中筛选出三个代表着B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基因:CD10,Bcl-6和MUM1,其中CD10和Bcl-6为生发中心B细胞标志,而MUM1为后生发中心B细胞标志。
基因芯片技术加深了对DLBCL生物学特性的理解,但因其对标本的要求较高(新鲜标本、适宜的冷冻保存等)、操作复杂、且基因芯片检测代价较高,故制约了其临床实用性。申请号为200710173600.8的发明专利申请是利用普通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对DLBCL标本进行CD10、Bcl-6和MUM1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并通过结果分析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分子病理分型。但是,这种常规免疫组化的方法基本上是通过显色的手段来进行结果判断,三种指标的检测就意味着同一个样本最少需要三张切片,每张切片进行一次免疫组化实验,然后对三张切片的结果分别进行判读。整个过程存在很多重复步骤,操作繁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普通免疫组化方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分子病理分型时操作繁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合量子点技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方法,显著提高了实验的工作效率。
此外,还需要提供一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病理分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种不同波长的量子点标记物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生物样品中CD10、Bcl-6和MUM1蛋白的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4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