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制炭设备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761.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孔晔;张营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晔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39/04;C10K1/00;C02F11/10;C10L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4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设备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可燃气管道连接的炉体和可燃气处理部分;
所述炉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层裂解室、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下层煅烧室及底层燃烧器,且所述三室中相邻的两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上层裂解室设有进料口,所述下层煅烧室设有出料口,所述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与所述下层煅烧室之间设有可燃气出口,所述底层燃烧器设有可燃气入口;
所述可燃气处理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气化炉、烟尘处理器、可燃气净化器及可燃气冷凝器,且所述烟尘处理器、可燃气净化器与可燃气冷凝器中相邻的两者之间通过可燃气管道连接,所述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与所述下层煅烧室之间的可燃气出口通过可燃气管道连接至所述烟尘处理器的出口与所述可燃气净化器的入口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所述可燃气冷凝器的出口通过设有引风机的可燃气管道连接至所述底层燃烧器的可燃气入口;
所述下层煅烧室的出料口后依次连接有炭粉水淋冷却装置、炭粉无筛粉碎机及炭粉成形制棒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裂解室还设有与用于烟气冷却回收的负压装置连接的负压连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裂解室还设有用于借助负压将炉体内的余热吸收进所述上层裂解室的余热进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进料部分,由上料斗与分料器组成,所述上料斗与分料器之间还设有与减速电机连接的上料绞笼,所述分料器中还设有用于旋转分料的分料叶片。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出口连接至所述烟尘处理器的出口与所述可燃气净化器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可燃气出口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所述烟尘处理器的出口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以及所述可燃气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引风机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均设有可燃气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点与所述可燃气出口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以及所述可燃气净化器的出口与所述可燃气冷凝器的入口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均设有用于泄压的安全片。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点与所述可燃气出口之间的可燃气管道上还设有可燃气监视口。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冷凝器上设有冷凝进水口及冷凝出水口,所述可燃气冷凝器的底部还设有焦油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制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出口直接连接至所述烟尘处理器;所述烟尘处理器的顶部设有喷淋进水口,底部设有除尘喷水口;所述生物质气化炉侧面设有操作平台,下方设有密封水池,所述密封水池侧面设有出水口。
10.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泥制炭设备进行污泥制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污泥均匀地送到所述炉体内部的所述上层裂解室,对所述污泥进行裂解处理;再将污泥送入所述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使污泥半裂解半煅烧反应;反应后的污泥再输送到所述下层煅烧室进行煅烧;再经过所述炭粉水淋冷却装置进行喷淋冷却;之后再由所述炭粉无筛粉碎机进行无筛粉碎;粉碎后再送入所述炭粉成形制棒机制棒,从而得到成品炭粉和炭棒;
其中,所述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和所述下层煅烧室在制棒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经过所述可燃气净化器、所述可燃气冷凝器分别进行净化、冷凝处理后,再经过所述可燃气管道和所述引风机送到所述底层燃烧器,给所述下层煅烧室加热;
其中,在制棒过程的初始阶段以及在所述中层半裂解半煅烧室和下层煅烧室产生的可燃气不足时,通过所述生物质气化炉产生可燃气,也经过所述引风机输送到所述底层燃烧器,给所述下层煅烧室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晔,未经孔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7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孕妇托腹带
- 下一篇: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