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i(CN)金属陶瓷的木工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574.8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邦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9/04 | 分类号: | C22C29/04;B22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 cn 金属陶瓷 木工 刀具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工刀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CN)金属陶瓷的木工刀具材料及制备这种材料所采用的粉末冶金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木工刀具材料主要包括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斯太立合金、高速钢等,这些材料常用于低切削速度、低进料速度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一般用于实木加工。随着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和层积材等木质复合材料的出现,这些传统的切削材料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原用于金属加工的硬质合金材料,现已广泛的应用于木材加工,逐步替代了高速钢等材料;聚晶金刚石、聚晶立方氮化硼由于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低,切削时不易产生积屑瘤,刀刃不易钝化并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表面等优点也已成为木工刀具材料的新秀。但现有的木工刀具具有以下缺点:
1、制造成本较高。由于高速钢、硬质合金和超硬材料系采用W、Cr、Co或PCD(人造聚晶金刚石)、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高速钢虽然制造成本较其他材料低,但在加工高强度的木工复合材料方面由于受到加工效率和表面光洁度的影响应用受到限制;硬质合金、PCD、PCBN材料虽能够满足高强度木工复合材料的加工要求,其制造工艺和配方决定了材料成本较高。
2、刀具材料的选择存在耐磨性(硬度)和韧性(强度)的矛盾。
3、抗腐蚀能力较差。由于木材中含有酸性物质,刀具易被腐蚀。金属陶瓷刀具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加工领域,高的切削速度和高的工件表洁度是其应用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它的密度只有硬质合金的一半,其单片成本与硬质合金、PCD、PCBN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木工刀具材料现在主要以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为主,随着纤维板、刨花板等木质复合材料的出现,对加工效率和木材的表面光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刀具材料必须具备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征才能适应这一趋势。但长期以来,金属陶瓷刀具材料虽具有高的硬度,但脆性大、韧性差,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i(CN)金属陶瓷的木工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金属陶瓷刀具材料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制造工艺与硬质合金制造工艺相同。由于Ti(CN)金属陶瓷刀具材料的密度只有硬质合金的一半(或更低),其木工刀具材料的单件制造成本也将比硬质合金、PCD、PCBN等材料低一半以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Ti(CN)粉末50-65%、钴粉5-10%、镍粉5-10%、钼粉8-15%、碳化钨粉10-20%、碳化钽粉4-8%、碳化铬和碳化钒粉0-1.0%;它的制备方法为:配料→球磨→喷雾干燥→压制→压力烧结→成品。
上述金属陶瓷原料配方中,Ti(CN)粉末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摩尔比为7∶3或3∶7。碳化铬和碳化钒粉可以单一加入也可任意比例混合加入,但总计的加入比例在0-1.0%。
上述金属陶瓷原料的纯度均大于99.5%,平均粒度小于2.0μm。
本发明通过优化Ti(CN)金属陶瓷的材料配方,利用气氛烧结及压力烧结工艺改善了液相对Ti(CN)、WC的润湿性,强化了晶界,提高了各组成相得的结合强度,最终得到不低于如下规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结构。
本发明在热稳定性、导热性、耐蚀性、抗氧化性及高温硬度、高温强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其他刀具材料相比,该刀具的耐用度和使用寿命提高1-10倍,切削速度提高1.5-3倍,切削加工费用下降20%一40%,为金属陶瓷刀具加工木工复合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规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规定的金相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配方组成为:Ti(CN)粉末50-65%、钴粉5-10%、镍粉5-10%、钼粉8-15%、碳化钨粉10-20%、碳化钽粉4-8%、碳化铬和碳化钒粉0-1.0%;它的制备方法为:配料→球磨→喷雾干燥→压制→压力烧结→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邦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邦普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5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用于缝纫机的新型机针护罩
- 下一篇:RMS和包络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