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包光缆复合绞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3697.8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曹晶;刘岩松;谷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周瑾 |
地址: | 210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与架空导线复合的绞线,是一种集电能、通讯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三网合一远距离输送的绞线,可作为智能电网联络和传输线。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架空用钢芯铝绞线(以下简称导线)基本都是如图1所示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导线因其功能单一,仅能传输电能,运行情况还需用微波传到控制中心;通讯信号、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需要另外建立自己的传输基站,通过微波或另建专线传输,微波传输基站对基站周围以及微波传输廊道附件的人类和生物带来辐射污染影响,危机生命健康;通讯光缆一般是直埋敷设,很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盗割。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传输的电能、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和安全可靠性的新型的输电用多功能复合导体,即铝包光缆复合绞线,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产品的综合问题,保证传输的电能、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输电用多功能复合导体,即铝包光缆复合绞线,使原来的电能、光电信号和微波信号各自传输的方式整合为一体传输,从而降低了上述传输线路的占地面积,有效得预防机械损伤和盗割,保证信号安全和输送质量,也改善了廊道附近的居民和生物的生存条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包光缆复合绞线,包括线芯及围绕在线芯外围的多层铝导线,每层铝导线均包括多条铝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厚壁金属铝包覆层包覆的光纤束,即铝包光缆,所述铝包光缆设置于最外层的多条铝导线之间。
如上所述的铝包光缆复合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芯为钢芯,即构成铝包光缆复合钢芯铝绞线。
如上所述的铝包光缆复合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芯为碳纤维复合芯,即构成铝包光缆复合碳纤维芯铝绞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各种传输线路廊道的占地面积和耕地,有效预防机械损伤和盗割,保证传输的电能、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同时保证了也改善了廊道附近的居民和生物的生存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常规钢芯铝绞线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铝包光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铝包光缆复合钢芯铝绞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铝包光缆复合碳纤维芯铝绞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铝包光缆复合碳纤维芯铝绞线的侧视图。
图6是现有的常规钢芯铝绞线(或复合碳纤维铝绞线)的输电线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铝包光缆复合绞线在输电线路实际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中的符号说明:1-钢芯,2-铝导线。
图2中的符号说明:3-光纤束,4-厚壁金属铝包覆层。
图3中的符号说明:5-线芯,6-铝导线,7-铝包光缆。
图4中的符号说明:8-碳纤维复合芯。
图6中的符号说明:9-铁塔,10-绝缘子,11-钢芯铝绞线(或复合碳纤维铝绞线)。
图7中的符号说明:12-铝包光缆复合绞线,13-光缆T形接头,14-下行线(至电力调度中心、广电中心或通讯枢纽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包光缆复合绞线12,包括线芯5及围绕在线芯5外围的多层铝导线2,每层铝导线均包括多条铝导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厚壁金属铝包覆层4包覆的光纤束3,即铝包光缆7,所述铝包光缆7设置于最外层的多条铝导线2之间。
如图2所示,即为本发明的铝包光缆7的剖视图。所述的铝包光缆7由厚壁金属铝包覆层4包覆的光纤束3构成。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线芯5为普通的钢芯1,即构成铝包光缆复合钢芯铝绞线。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线芯5为碳纤维复合芯8,即构成铝包光缆复合碳纤维芯铝绞线。
图6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铝包光缆复合绞线12,在输电线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与现有的常规钢芯铝绞线11(或复合碳纤维铝绞线)的输电线路的区别,主要在于采用了与铝包光缆复合绞线12配套的光缆T形接头13,设置于铁塔9旁边的绝缘子10下。采用所述T形接头,主要的好处是提供一种机械保护、电气过渡,方便引出下行线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各种传输线路廊道的占地面积和耕地,有效预防机械损伤和盗割,保证传输的电能、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同时保证了也改善了廊道附近的居民和生物的生存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6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