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用于移动体的电力线路进行通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2878.9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5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辉;高梨昌树;柴田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4B7/04;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夏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用于 移动 电力 线路 进行 通信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用于移动体的电力线路进行通信以便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向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发送第一信息的方法,包括:
使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与多个第一耦合点(102-103)耦合,所述多个第一耦合点(102-103)设置在包括多条电力线路(108a-108d)的电力线路网络(108)中;
使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与多个第二耦合点(105-106)耦合,所述多个第二耦合点(105-106)设置在所述电力线路网络(108)中;
从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向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发送关于传输特性的第二信息;
由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基于所述关于传输特性的第二信息使用发射分集方法调制多个发射波,所述多个发射波将经由所述第一耦合点(102-103)从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发送;以及
由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使用接收分集方法解调多个接收波,所述多个接收波由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经由所述第二耦合点(105-106)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基于所述关于传输特性的第二信息监控所述传输特性;以及
由所述第一发射接收设备(10)确定子载波和所述子载波的电功率,
其中,所述子载波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监控所述传输特性;
由所述第二发射接收设备(20)确定子载波和所述子载波的电功率,
其中,所述子载波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关于传输特性的第二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子载波和所述子载波的所述电功率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过扩频方法执行使用所述发射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发射波的调制,并且,
其中,通过所述扩频方法执行使用接收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接收波的解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过正交频分复用方法执行使用所述发射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发射波的调制,并且,
其中,通过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执行使用接收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接收波的解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过扩频方法和正交频分复用方法中的一个执行使用所述发射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发射波的调制
其中,通过所述扩频方法和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执行使用接收分集方法对所述多个接收波的解调,
其中,在调制所述多个发射波时,所述扩频方法和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互相切换,并且,
其中,在解调所述多个接收波时,所述扩频方法和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互相切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用于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的子载波在每个第一耦合点(102-103)处可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从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单载波发射方法和码分多址方法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述子载波的发射方法。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包括数字主调制方法,并且
其中,所述数字主调制方法在每个子载波或每个第一耦合点(102-103)处可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从64位正交调幅方法、16位正交调幅方法、正交相移键控方法和二相移相键控方法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述数字主调制方法。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正交频分复用方法包括数字主调制方法,并且
其中,所述数字主调制方法在每个子载波和每个第一耦合点处可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中,从64位正交调幅方法、16位正交调幅方法、正交相移键控方法和二相移相键控方法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述数字主调制方法。
13.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方法,
其中,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执行所述发射分集方法和所述接收分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8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