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火凉红茶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2769.7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义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火 红茶 饮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料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冰红茶饮料其主要成分是红茶和其它辅料,不含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成分,除了红茶的主要解渴功能外,不具备由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产生的降火疗效,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冰红茶功能单一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冰红茶饮料成分与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成分共同组成的降火凉红茶饮料,该降火凉红茶饮料不但具有冰红茶饮料的口味和解渴作用,还具有由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产生的降火疗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由水、红茶粉或红茶萃取液、甜味料、酸度调节剂、食用香料组成的茶汤,在该茶汤中添加有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萃取物,将上述原料调配均匀组成混合液体。
本发明较好的技术方案是:所说中草药萃取物之被萃取的中草药为:甘草或金银花或酸浆或布渣叶或仙草或蛋花或菊花,及它们间的组合。
本发明较好的技术方案中,所说中草药萃取物之被萃取的中草药质量分数为:甘草0.01%~0.09%、或金银花0.01%~0.09%、或酸浆0.01%~0.09%、或布渣叶0.01%~0.09%、或仙草0.01%~0.09%、或蛋花0.01%~0.09%、或菊花0.01%~0.09%。
制造本发明降火凉红茶饮料的方法是:质量分数为甘草0.01%~0.09%、或金银花0.01%~0.09%、或酸浆0.01%~0.09%、或布渣叶0.01%~0.09%、或仙草0.01%~0.09%、或蛋花0.01%~0.09%、或菊花0.01%~0.09%,及它们间的组合,红茶0.4%~1%或红茶粉0.1%~0.15%、甜味料(甜度6%~10%)、酸度调节剂(酸度ph2.5~ph3.5),食用香料0.01%~0.1%,其余为水,(1)用一部分热水溶解红茶制得红茶萃取液,用热水浸泡上述中草药制得中草药萃取物,(2)将红茶粉或红茶萃取液、中草药萃取物、甜味料、酸度调节剂、食用香料、剩余水混合组成混合液体,(3)将混合液体高温杀菌后利用灌装设备灌装到包装物中,或先将混合液体灌装到包装物中再将其放入灭菌装置中进行灭菌,冷却后即成。
由于茶的基本功能是解渴,加入的药食同源降火类中草药成分具有降火、润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疗效,使得该饮料既解渴又降火,同时,饮料中的茶味和果味,可以掩盖和矫正本饮料中中草药的药味,使饮料好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饮料不但具有茶的解渴作用,还具有中草药成分降火的作用,使饮用者在喝该饮料时既解渴又可以达到降火治疗的目的,同时,饮料中的茶味和果味,可以掩盖和矫正本饮料中中草药的药味,使饮料好喝,克服了单纯中草药凉茶饮料由于中草药味大的缘故,不容易被很多人群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部分 红茶与中草药原料部分:质量分数为甘草0.03%、金银花0.03%、酸浆0.03%、布渣叶0.03%、仙草0.03%、蛋花0.03%、菊花0.03%,红茶0.5%或红茶粉0.15%,调味原料部分:白糖(甜度8%,也可为冰糖或红糖)、柠檬酸(酸度ph3.2,也可为苹果酸)、柠檬酸钠0.05%、红茶香精0.04%、柠檬香精0.04%(也可为蓝莓或桃香精或其它果味香精)、维生素c 0.02%,其余为水;加工工艺:(1)将红茶用总水量25%温度90℃的热水浸提1小时过滤后制得红茶萃取液,用总水量25%温度95℃的热水浸泡上述中草药2小时过滤后制得中草药萃取物,(2)将红茶粉或红茶萃取液、中草药萃取物、白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红茶香精、柠檬香精、维生素c及剩余水,充分搅拌均匀过滤后制得混合液体,(3)将混合液体灭菌130℃ 4秒钟,冷却60-80℃用灌装设备灌装到pet瓶中即成。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中草药原料部分,换成它们中的任一种或它们间的任意组合,其余同实施例1相同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义,未经张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