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标签通告消息及维护LSP的方法和LSR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92580.8 | 申请日: | 2010-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蕊;叶金荣;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标签 通告 消息 维护 lsp 方法 lsr | ||
1.一种控制标签通告消息及维护标签交换路径LS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下游LSP控制块DSCB,为所述DSCB设置两种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和建立状态;
当DSCB为空闲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D-E0或D-E4,则执行动作D-A0,并将所述DSCB的状态转换为建立状态;如果发生事件D-E1,则执行动作D-A1;如果发生事件D-E2或D-E3,则执行动作D-A2;
当DSCB为建立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D-E0,则执行动作D-A3;如果发生事件D-E4,则执行动作D-A4;如果发生事件D-E5,则执行动作D-A5,或者执行动作D-A6、并将所述DSCB的状态转换为空闲状态;如果发生事件D-E1,则执行动作D-A1;如果发生事件D-E2或D-E3,则执行动作D-A2;
其中,所述事件D-E0为标签发布协议LDP标签映射,所述事件D-E1为LDP标签回收,所述事件D-E2为下游标签交换路由器LSR邻居关系失效,所述事件D-E3为下游LSR标签丢弃,所述事件D-E4为等价链路增加,所述事件D-E5为等价链路删除;所述动作D-A0为DSCB上新增第一条链路信息,所述动作D-A1为向发送LDP标签回收消息的LSR回应LDP标签释放消息,所述动作D-A2为删除DSCB,所述动作D-A3为更新LDP标签映射消息的属性参数,所述动作D-A4为多链路情况下,DSCB上新增等价链路信息,所述动作D-A5为多链路情况下,DSCB上删除等价链路信息,所述动作D-A6为DSCB上清空所有的链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创建上游LSP控制块USCB,为所述USCB设置四种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建立状态、等待释放状态和等待资源状态;
当USCB为空闲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U-E0,则执行动作U-A0,并将所述USCB的状态转换为建立状态;如果发生事件U-E2或U-E4,则执行动作U-A4;如果发生事件U-E5,则执行动作U-A2,并将所述USCB的状态转换为等待资源状态;
当USCB为建立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U-E0,则执行动作U-A1;如果发生事件U-E1或U-E4,则执行动作U-A4;如果发生事件U-E2,则执行动作U-A3,并将所述USCB的状态转换为等待释放状态;
当USCB为等待资源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U-E3,则执行动作U-A0,并将所述USCB的状态转换为建立状态;如果发生事件U-E2或U-E4,则执行动作U-A5;
当USCB为等待释放状态时,如果发生事件U-E1或U-E4,则执行动作U-A4;
其中,所述事件U-E0为下游标签映射内部事件,所述事件U-E1为LDP标签释放,所述事件U-E2为下游标签回收内部事件,所述事件U-E3为资源可用,所述事件U-E4为上游LSR邻居关系失效,所述事件U-E5为标签资源不可用;所述动作U-A0为向上游LSR发送LDP标签映射消息,所述动作U-A1为更新LDP标签映射消息的属性值、并且向上游LSR发送更新后的LDP标签映射消息,所述动作U-A2为等待资源可用,所述动作U-A3为向上游LSR发送LDP标签回收消息,所述动作U-A4为删除USCB、并且释放标签资源;所述动作U-A5为删除USC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存在多个DSCB的情况下,当第一个DSCB从空闲状态转换到建立状态时,为所有上游LSR分别创建USCB,并向每个USCB发送事件U-E0;当最后一个处于建立状态的DSCB转换到空闲状态或者被删除时,向此前已经创建的所有USCB发送事件U-E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5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