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切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1763.8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学;中畑达雄;高桥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切削 装置 | ||
1.一种旋转切削装置,其具有:
旋转切削刀具;
卡盘装置,其固定在旋转主轴上,夹持所述旋转切削刀具;以及
罩体,其非旋转地被保持,具有筒状部,该筒状部对所述卡盘装置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环绕一周而可紧贴滑动地进行覆盖,
在该旋转切削装置中,
所述罩体具有第1供给流路,所述卡盘装置具有第2供给流路和中心部空洞,所述旋转切削刀具具有形成为连通其后端面和前端面的第3供给流路,
将切削用液剂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1供给流路、所述第2供给流路、所述中心部空洞、所述第3供给流路的顺序输送,从所述旋转切削刀具的前端部的开口喷射所述切削用液剂的雾状体,在所述中心部空洞内的旋转轴上的位置处形成节流孔,利用所述节流孔,将所述中心部空洞划分为与所述第2供给流路连接的前室、和与所述第3供给流路连接的后室,
所述第2供给流路配置为,将所述混合气体向所述节流孔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对切削用液剂和空气的所述混合气体进行加压输送的供给管,与所述第1供给流路的外侧开口连接,
所述第1供给流路沿内外方向贯穿所述筒状部的周壁而形成,
所述第2供给流路形成为,一端在所述外周面上开口,另一端在所述中心部空洞处开口,
所述第1供给流路和所述第2供给流路,随着所述罩体和所述卡盘装置之间的相对旋转,通过所述第1供给流路的内侧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外侧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而进行连接,通过所述第1供给流路的内侧开口被所述外周面覆盖,并且,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外侧开口被所述罩体的内周面覆盖,从而被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节流孔形成为直径小于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最小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前室是从所述第2供给流路扩径而形成的,
所述前室形成为,容量比所述后室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通过所述旋转切削刀具的后端面周缘和所述节流孔的下游侧圆锥状内表面沿周向抵接,从而由该后端面和该下游侧圆锥状内表面包围而形成所述后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第2供给流路全部或包括内侧开口在内的一部分,形成为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供给管的混合气体射出口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外侧开口相对于下游侧加宽而形成,周向的最大内径尺寸大于轴向的最大内径尺寸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外侧开口形成为,沿周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加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
所述第2供给流路的与所述外侧开口的下游相连续的流路,形成在与该外侧开口的中心位置相比向旋转方向后方偏移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装置,所述卡盘装置具有:
夹持构件,其通过紧固缩径而夹持所述旋转切削刀具;
节流孔构件,其构成所述节流孔;
筒状的支架,所述夹持构件及所述节流孔构件从其前端侧进入并保持在内侧,其后端与所述旋转主轴紧固连接;
螺母,其与所述夹持构件卡合,与所述支架螺合,将所述夹持构件的外锥面按压在所述支架的内锥面上,实现所述紧固;以及
O形密封圈,其对所述节流孔构件和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在所述支架中,构成与所述罩体紧贴滑动的所述外周面,并且形成所述第2供给流路,此外,在所述支架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后端部变窄而卡止所述O形密封圈的阶梯部,
在所述节流孔构件中,在所述节流孔的两侧形成朝向所述节流孔缩径的圆锥状内表面,在其上游侧圆锥状内表面的周围设置后端面,
所述支架的后端侧的开口,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主轴紧固连接而被闭塞,
利用所述螺母的螺合旋转而实施所述紧固,并且,通过将所述旋转切削刀具的后端抵接在所述节流孔构件的下游侧圆锥状内表面上,而将该节流孔构件向后方预紧,利用所述节流孔构件的所述后端面和所述支架的所述阶梯部挤压保持所述O形密封圈,由此,形成所述前室及所述后室,
所述第2供给流路在所述O形密封圈的后端侧向所述前室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7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杆球头
- 下一篇:TV喜好节目管理及智能提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