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光膜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1675.8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萍;刘少飞;叶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G02B1/10;B29D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光 制备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膜领域,尤其涉及到用于平面显示器背光模组中增光膜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背光模组包括发光源、导光板、扩散板、增光膜和保护膜等组成,其中增光膜是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时,通过光的折射及反射来增加背光模组的最终亮度。目前常用的增光膜是由基材和微结构光学层组成,该基材通常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作时首先在基材表面涂上紫外光固化胶,然后通过模具压印固化胶形成具有微结构的光学层。
图1为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示意图,制造装置主要包括基材传送装置、涂胶装置11、成型装置12和成型光源13。制作时,所述传送装置将增光膜基材14传送至涂胶装置11处,涂胶装置11将紫外光固化胶15涂覆至该基材14的表面,然后通过成型辊16在该紫外光固化胶15表面滚压形成微结构,并利用成型光源13将微结构固化从而形成增光膜10。
成型装置12中的关键部件是成型辊16,该成型辊的结构一般是表面具有微结构的金属辊,这种一体成型的金属成型辊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很高,一个普通的成型辊动辄几十万,大大提高了增光膜的制作成本。
为了有效降低成本,目前一些增光膜的制造厂商会采用表面具有微结构的塑料薄膜作为模具,该薄膜称为软膜,将其裹在金属圆辊外表面即可制作为成型辊,进行增光膜制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软膜进行制作增光膜,仍然存在以下缺陷:增光膜的微结构成型后,与软膜分离时会出现分离不完全、造成增光膜光学层微结构损坏或不良,影响产品光学性能,降低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增光膜的微结构成型后,与软膜分离时会出现分离不完全、造成增光膜光学层微结构损坏或不良,影响产品光学性能,降低产品良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软膜与增光膜分离不良的新方法。
一种增光膜的制备方法,在将软膜制作成成型装置中的成型辊之前,先在软膜具有微结构的一面镀覆一层金属膜。
一种增光膜的制备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涂胶装置、成型装置和成型光源,其中:
传送装置,用于将增光膜的基材传送至涂胶装置处;
涂胶装置,用于将紫外光固化胶涂覆至该基材的表面;
成型装置,通过成型辊在紫外光固化胶表面滚压形成微结构;
成型光源,用于将具有微结构的紫外光固化胶固化,形成增光膜;
进一步,在成型辊的外表面裹覆有软膜,所述软膜具有微结构的一面镀覆有一层金属膜。
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对软膜具有微结构的一面镀金属膜,大大增强了软膜与增光膜的剥离能力,保证了产品的光学性能,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软膜压印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中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中成型辊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中成型辊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增光膜的制造装置中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成型装置运转变化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增光膜的制备方法,在将软膜制作成成型装置中的成型辊之前,先在软膜具有微结构的一面镀覆一层金属膜。根据背景技术的介绍可知,现有软膜是裹在金属圆辊外表面制作成为成型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增光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1)选取软膜:所述软膜一般是由塑料薄膜制成,常用软膜有两层结构,上层为亚克力树脂,通过压印和紫外光固化粘接在下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
2)在选取好软膜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要求软膜的长度与金属圆辊的截面周长相当,使得软膜能够绕金属圆辊一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