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8408.5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媛媛;曾祥君;金光明;龙立宏;胡晓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电缆 被盗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未带电期间的被盗位置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发展,城市的亮化工程也做得有声有色。但市政路灯、景观灯、广告灯箱等照明用具及电缆的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给现代化城市治安管理蒙上了阴影。
目前国内现有的电力电缆防盗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漏电流检测方法,首先人为制造一个漏电,然后在开关箱中检测这个漏电,通过漏电流大小判断电力电缆是否被盗;
第二种是电压检测方法,通过判断电力电缆末端是否带电来判断电力电缆是否被盗;
第三种是电力载波报警方法,采用电力载波方式与末端进行通讯,若通讯不通时,则认为电力电缆被盗。
上述防盗方法只能对长期带电的电力电缆进行检测报警,如路灯电缆白天不带电则无法检测。且上述三种方法都只能检测出被盗线路,不能进行被盗点定位,无法及时制止偷盗电缆行为,无法对被盗部分进行及时维修。事实上,目前国内路灯电缆防盗依然采用原始的人员巡检方法,浪费人力物力,可靠性极低。
为此,国内急需发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方法,以满足电缆未带电期间的防盗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防盗方法不能对不带电期间的电力电缆进行检测报警和不能进行被盗点定位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方法,适用于电缆未带电期间的电力电缆防盗定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个防盗定位测量仪并联一个电容器CN接入变压器中性点和旋转开关Kj之间,旋转开关Kj的三个动触点a、b、c连接三相低压母线;
(2)在路灯关灯期间,断开三个断路器Ka、Kb、Kc,将旋转开关Kj的动触头旋转至动触点a,对A相的测量回路进行检测;
(3)防盗定位测量仪向测量回路注入一个恒定大小的变频电流信号;
(4)测量注入信号两端返回的电压信号,改变注入信号频率,找出测量回路的谐振角频率ω;
(5)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出测量回路连接的路灯总数测量值n测量:
上式中L0为单盏路灯的电感值,C0为单盏路灯的电容值,R0为单盏路灯的电阻值,表示对四舍五入取整数;
(6)若A相的测量回路连接的路灯总数测量值n测量等于实际值,表明该被测相所连接的电力电缆完整,没有被盗,将旋转开关Kj的动触头沿a→b→c→a顺序,旋转至下一动触点,返回步骤(3);否则,若n测量不等于实际值,表明该被测相的电力电缆被盗;
(7)依次操作被盗相母线所连接的路灯支路开关,使有且仅有被测路灯支路与被盗相母线相连,按步骤(5)计算被测路灯支路的路灯总数;若路灯总数测量值不等于实际值,表明该被测路灯支路的电力电缆被盗,被盗点位于被盗路灯支路从首端到末端计数的第n测量盏与第n测量+1盏路灯之间。
上述步骤(1)中电容器CN的电容取值范围为2mF~4mF。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将一个防盗定位测量仪并联一个电容器接入变压器中性点和三相低压母线之间;由防盗定位测量仪向单相测量回路注入一个恒定大小的变频电流信号,测量返回电压;通过改变注入信号频率,寻找单相测量回路的谐振角频率;根据计算出的单相测量回路所连路灯数量判定电力电缆是否被盗;再通过寻找路灯支路谐振角频率的方法确定被盗路灯支路,并进行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在线路末端增加设备,不受变压器型号和线路长度影响,可对电力电缆被盗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有利于及时制止偷盗电缆行为,可大大减少被盗电缆的维修时间,彻底解决了路灯关灯期间电力电缆被盗点定位的技术难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接线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单相路灯支路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单相测量回路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8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