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锥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8375.4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利华 |
主分类号: | B02C2/04 | 分类号: | B02C2/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锥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圆锥破碎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压圆锥破碎机多为滑动偏心轴套的回转机构,动锥摆动速度低,破碎效率低,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9年1月14日授权公告的一个名称为“圆锥破碎机”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179454Y,该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圆锥破碎机,包括机架和主轴,机架下部正中央装有偏心轴套,偏心轴套上部安装大圆锥齿轮,机架中部装有碗形轴承架,圆锥躯体固装在主轴上端并坐在碗形轴承架上,主轴下端穿过碗形轴承架后插在偏心轴套内,破碎壁固装在圆锥躯体上,轧臼壁置于调整套内侧形成定锥,而与大圆锥齿轮相啮合的小圆锥齿轮则通过传动轴和联轴器与电动机动力相连。采用干油密封,还存在如下缺陷:偏心轴套与主轴间磨损量大;如果主轴自转速度过低,会造成“转套”,将加快偏心轴套的偏磨损;由于主轴与偏心轴套有间隙存在,当破碎机由空载转为重载时,偏心轴套将受到一次载荷冲击,会导致偏心轴套发生破裂;如果主轴与偏心轴套间隙过小,又会造成飞车现象,即主轴与偏心轴套发生抱死;偏心轴套转速难以提高,且磨损量大;单从这一机构本身的来计算,其成本较低;但如果综合考虑,例如考虑维修,事故以及停车造成的客户损失来看,其成本却很高;底部支承盘的端面是平面结构,没有储油槽,因而圆盘之间摩擦阻力大、磨损速度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运转平稳的圆锥破碎机,提高了偏心套的转速,提供圆锥破碎机工作效率和产量,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避免“转套”和飞车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锥破碎机,包括机架和设在机架内的动锥主轴,动锥主轴下端设有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偏心机构下方设有支承动锥主轴的支承组件,在支承组件下方设有改变支承组件高度的液压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系统包括固定在机架下部具有内腔的液压缸体和设在内腔中上下运动的活塞,所述支承组件设在活塞的上端,在液压缸体下端设有外接液压站的液压油口与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体上设有润滑通道I,在活塞上设有润滑通道II,润滑通道I和润滑通道II连通,润滑通道I的入口设在液压缸体的外侧壁下端,润滑通道II的出口设在活塞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动锥主轴的上端通过轴承件定位在上机架中,动锥主轴的下端穿过偏心机构压在支承组件上,动锥主轴上设有动锥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在下机架中的传动主轴,传动主轴的内端设有锥齿轮与偏心机构连动,传动主轴的外端伸出下机架并设有用于与电机连动的带轮。
进一步的,所述动锥主轴上设有直径变大的阶梯段,动锥体中设有与阶梯段配合的阶梯孔将动锥体定位在动锥主轴上,在动锥体上设有锥体套,在动锥主轴上还设有与动锥主轴螺纹配合的螺纹衬套,螺纹衬套压在锥体套上使锥体套的下端内侧面抵在动锥体下端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组件包括上圆盘、中圆盘和下圆盘,上圆盘固定在动锥主轴的下端轴头上,中圆盘设在上圆盘和下圆盘之间,下圆盘固定在活塞上端面,在上圆盘的下表面设有外凸球面I,在下圆盘的上表面设有外凸球面II,在中圆盘的上表面设有与外凸球面I配合的内凹球面I,在中圆盘的下表面设有与外凸球面II配合的内凹球面II。将支承组件中三个圆盘中相互配合的表面加工成球面结构形式,球面结构具有自动对中作用,并且加强润滑,减少了圆盘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外凸球面I上设有径向沟槽I和环形沟槽I,所述外凸球面II上设有径向沟槽II和环形沟槽II;所述上圆盘与动锥主轴的下端轴头之间设有连接块,上圆盘通过连接块固定在动锥主轴的下端轴头上,动锥主轴的下端轴头的底端面上设有凹槽,连接块的上端面设有凸台I,连接块通过凸台I与凹槽过盈配合固定在动锥主轴的下端轴头上,连接块的下端面设有凸台II,上圆盘设有套装凸台II的中心孔I,凸台II上穿出中心孔I部分的侧壁上设有环槽,环槽中设有定位上圆盘的挡圈;中圆盘上设有中心孔II,下圆盘上设有中心孔III,活塞的上端面设有与中心孔III对应配合定位的凸台III,润滑通道II的出口设在凸台III的上端面上。设置沟槽便于导油,增强润滑;用挡圈来定位上圆盘,便于安装更换;设置中心孔II和中心孔III便于润滑通道II中的润滑油对支承组件进行充分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利华,未经陈利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8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