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86979.5 | 申请日: | 201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周连碧;辜再元;潘斌;占幼鸿;祝怡斌;张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B79/00;A01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岭;张庆敏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 废石场边坡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色金属以硫化物赋存于矿物中的比例很大,约相当于各类矿物种类总量的3/4。在矿物开采中,硫化矿产生大量的剥离物。露天堆置条件下,这类矿山废弃物中残存不同含量有的相当高的硫化物,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遇降雨和水,形成强烈的酸性水,并挟带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不合理处置,将成为矿区严重的有害污染源。事实上,我国不少矿山多年来为这一污染问题所困扰,酸性污染十分严重。有的废石堆、关闭数十年仍呈强烈酸性,地表寸草不生,建立植被困难,有的甚至污染并影响到矿区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造成了恶劣的环境影响。我国土地复垦工作无论是复垦科研、复垦技术、复垦规模,还是复垦水平仍不高,与国外先进复垦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土方工程环节上,硫化矿废弃物堆场恢复生态技术研究也较落后。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或基本阻止从废弃堆场产生酸性污染,这仍旧是矿山废弃地恢复中面临的课题。也是涉及废弃物产生量大、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环境问题。在酸性场地建立植被本身即是富于挑战性的难题,常规复垦处置下植被难以成活或生长很差。多数情况下,我国酸性矿山的污染防治,仅限于在酸性产生后对酸性水进行处置。在我国从酸性产生的源头采取措施,防止产生酸性污染,持久性地恢复生态建立植被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在无植生条件的酸性废石场边坡,进行生态修复、营造生态景观,同时保证边坡结构和稳定性,从而达到绿化美化,保持水土,抑制径流的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的复合隔离层,包含下层的塑料双向土工格栅,中间层的土壤改良层和上层的聚乙烯排水板,用锚杆固定在坡面上。
其中土壤改良层的厚度为2~3cm,强度为0.3~0.5MPa,由石灰、植壤土和粘合剂组成。按体积计算,石灰和植壤土的比例为1∶10~15,粘合剂的用量以单位面积来确定,具体用量为10~15g/m2。
土壤改良层通过石灰中和作用在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改良酸性废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植物的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排水板的隔离作用,可以形成很好的土壤分层结构,为苗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另外,借助锚杆与排水板的间隙,为后期抗性强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理坡面:清除坡面浮石、消除坡面落石隐患;适度平整坡面,保证基材和坡面能紧密结合;
2)、铺设上述复合隔离层,通过锚杆进行固定在坡面上;
3)、铺设生态棒:生态棒呈等高线铺设在聚乙烯排水板上,纵向间距为1.2~2.0m,通过锚杆进行固定,生态棒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耐腐蚀性强,能有效保证基材长期稳定和合理的厚度;
4)、铺设塑料双向土工格栅:待生态棒铺设后,进行塑料双向土工格栅铺设,使塑料双向土工格栅覆盖整个坡面,通过锚杆将塑料双向土工格栅固定在坡面上;
5)、基材层的喷播:通过干喷机将基材混合料喷射铺设完隔离复合层及生态棒的坡面上,使喷播基材覆盖整个坡面和生态棒的外表面。所述基材层包括基质、植壤土、珍珠岩、保水剂、粘合剂、有机复合肥,其中基质、植壤土与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2~3)∶(6~7)∶1,其他组分均以单位面积来确定用量,具体为粘合剂10~15g/m2、保水剂15~20g/m2、有机复合肥用量15~20g/m2,喷射厚度为10~15cm,强度为0.3~0.5MPa;
6)、种子层的喷播:待基材层初凝后,进行种子层的喷射,使种子层覆盖整个基材层。所述种子层包括基质、植壤土、保水剂、粘合剂、有机复合肥、植物种子,其中基质与植壤土按照体积比为(3~4)∶(6~7),其他组分均以单位面积来确定用量,具体为粘合剂8~12g/m2、保水剂13~18g/m2、有机复合肥用量10~15g/m2,植物种子15~20g/m2,喷射厚度为3~4cm,强度为0.1~0.3MPa;
其中,所述基质为牛粪、发酵菌种剂和作物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发酵而成。其中发酵菌种剂购自鹤壁市天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6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