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6505.0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龙;汪则鑫;黄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08 | 分类号: | F04D17/08;F04D29/4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轴流式风扇以及离心式风扇特点的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脑或是伺服器等,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该些电子装置中,散热能力的优劣往往影响到系统运作的稳定性及产品的使用年限,因此为了提高该些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皆会在该些电子装置的内部或是其所处的环境空间中额外设置一冷却设备,以降低该些电子装置的温度。
气冷式热交换器即是其中一种冷却设备,其用以引导室外的冷空气,来降低室内电子装置的温度。一般而言,气冷式热交换器具有一第一风扇以及一第二风扇,其中第一风扇执行内循环的作动,即由气冷式热交换器的上方引导由电子装置运作所产生的热空气进入气冷式热交换器内,同时第二风扇则执行外循环的作动,即由气冷式热交换器的下方引导室外的冷空气进入气冷式热交换器内。如此一来,气冷式热交换器内的多个散热鳍片便可对热空气及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作用,进而达成降低电子装置温度的功效。
一般而言,气冷式热交换器内的第二风扇可使用轴流式风扇或是离心式风扇,然而轴流式风扇虽然产生的风量较大,且通过入风方向及出风方向为同向而具有可顺利地将气冷式热交换器内已进行过热交换的冷空气导离至外界,然而轴流式风扇却具有较大的噪音,此外,当使用轴流式风扇的气冷式热交换器设置于风阻力较大的环境中,亦或是有阻挡物邻置于轴流式风扇的出风侧时,轴流式风扇的出风侧的风压便会明显衰减,进而使得轴流式风扇产生的风量大幅减少,如此一来,将使得气冷式热交换器的散热效率不佳。
至于离心式风扇虽然具有噪音小且风压大的优点,然而由于其入风方向与出风方向成90度,因此气冷式热交换器通常会再额外设置一风罩于离心式风扇的出风侧,如此一来,当气冷式热交换器内已进行过热交换的冷空气经由离心式风扇的入风口进入,并90度转弯而排出时,便可再经由风罩而顺利导离至外界,而使用风罩将提高气冷式热交换器的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而同时具有轴流式风扇以及离心式风扇的特点的风扇,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以解决现有轴流式风扇所具有的噪音大以及风压小的缺失,以及解决现有离心式风扇应用于气冷式热交换器时,为了使离心式风扇可顺利地将气流导离至外界,气冷式热交换器还需再额外设置一风罩于离心式风扇的出风侧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缺失。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风扇,应用于冷却设备中。该风扇包含:具有毂部的离心式扇叶;以及用于容置离心式扇叶的框体。该框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主板及入风口,入风口设置于主板上而与毂部相对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主板相对设置;以及至少一导流板,由主板的第一侧端向外倾斜延伸,且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出风流道;其中,出风流道的出风方向与入风口的入风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风扇,应用于冷却设备中。该风扇包含:具有毂部的离心式扇叶,;以及用于容置离心式扇叶的框体,容置离心式扇叶。该框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主板及入风口,入风口设置于主板上而与毂部相对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主板相对应设置;以及多个导流板,分别由主板的多个侧端向外倾斜延伸而与第二壳体连接,且每一导流板与相邻的导流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出风流道;其中,出风流道的出风方向与入风口的入风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的背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于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图1所示的风扇的气冷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风扇的背视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风扇于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风扇
2、6:离心式扇叶
21、61:毂部
22、62:外环侧
3、7:框体
30、70:第一壳体
300、700:主板
300a、700a:第一侧端
300b、700b:第二侧端
300c、700c:第三侧端
300d、700d:第四侧端
301、701:入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6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备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
- 下一篇:抽采钻孔封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