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灭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5541.5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郭鸿宝;张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D1/00 | 分类号: | A62D1/00;A62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灭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灭火技术领域,涉及一类新型灭火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存在的灭火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用压缩气体直接灭火,如气体灭火器,常用的气体有二氧化碳,IG541等。这类灭火方式的缺点为灭火效能差,装置笨重,保养成本高;二、利用压缩气体将灭火物质带出灭火,如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气体将干粉带出灭火;泡沫灭火器,利用压缩气体将泡沫带出灭火;七氟丙烷灭火器,利用压缩气体将七氟丙烷带出灭火。这类灭火方式同样需要压缩气体,对装置的耐压要求高,同样具有保养成本高的缺点;三、利用水压灭火,如水喷淋灭火设备,利用水流或水雾直接灭火。这类灭火方式的缺点为灭火效能差,并且不能用于扑灭带电设备;四、利用脉冲药剂燃烧喷洒出灭火物质灭火,如脉冲式干粉灭火器,利用烟火药剂燃烧瞬间产生的大量气体喷洒出干粉灭火。这类灭火方式的缺点为喷发时声音非常大,并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五、利用烟火药剂燃烧产生灭火物质灭火。如气溶胶灭火器,利用烟火类材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水蒸气及微粒灭火。这类灭火方式的缺点为烟火药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灭火装置如果不设计冷却系统,则有可能引发可燃物的二次燃烧;如果灭火装置设计冷却系统,则体积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上述传统灭火剂作用方式的一类新型灭火方法。
我们知道,火焰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火焰本身为正离子、负离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以氢气的燃烧为例,反应机理如下:
H2+O2→2OH· (1)
H2+OH·→H·+H2O (2)
H·+O2→OH·+O· (3)
O·+H2→OH·+H· (4)
OH·+M→MOH (5)
H·+M→MH (6)
O·+M→MO (7)
其中式(1)-(4)为链增长过程,(5)-(7)为链终止过程,M代表可以使自由基湮灭的物质。实际燃烧过程还要更复杂。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灭火,其本质是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使产生自由基的速率小于自由基湮灭的速率。
本发明思路为:将受热易产生灭火物质的化学物质与加工助剂、粘合剂组成灭火组合物(也可不加入加工助剂或粘合剂),以烟火药剂或气溶胶发生剂为热力源(能量)和动力源(驱动气体),使灭火组合物释放出可阻断火焰燃烧的链式反应的化学物质,利用释放出的可灭火的化学物质进行灭火。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受热易产生灭火物质的化学物质包括以下几类:
1)受热易分解,且能释放出可灭火的气体、液态或固态粒子的化合物或灭火组合物。
所述的化合物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碱式碳酸盐、溴系阻燃剂,氯系阻燃剂,有机磷系阻燃剂,磷-卤系阻燃剂,氮系及磷-氮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等。
2)受热易升华,升华物为可灭火物质的单质、化合物或灭火组合物。
所述的单质或化合物包括碘、二茂铁、二茂铁衍生物、熔点在50℃以上的卤代脂肪烃、卤代芳烃等。
3)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可有效灭火的灭火组合物。此处所说的化学反应指组分物质之间可发生化学反应,一般为氧化还原反应。
所述的灭火组合物包括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组合物,如将氧化剂如硝酸钾、硝酸钠等,还原剂如木炭、酚醛树脂等,与不燃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等混合。该组合物受热时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灭火物质而灭火,但本身不能燃烧。因此,并不同于常规意义的气溶胶发生剂。
4)将上述三类化学物质的两类或三类组合使用形成的新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灭火药剂可制成球型、立方体或不规则形状,优选为球型。
在本发明中,灭火药剂可为实体或蜂窝状,优选为蜂窝状。
在本发明中,灭火药剂粒度小于20mm,优选为1-10mm。
本发明的灭火方法的优点在于:与传统的气溶胶灭火器相比,灭火效能大大提高。另外灭火组合物可非常显著地带走烟火药剂燃烧产生的热量,因此,灭火装置的喷口温度更低,使用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5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