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安全气帘的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3598.1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单汝辉;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B60R2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尚世浩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充气、导气结构,尤指为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员头部的充气安全气帘的充气、导气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帘为乘员提供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头部的保护。现有技术中的气帘沿着车门纵向布置在车门以上,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对软气囊进行充气并使其自上向下展开提供保护,为气囊体充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就需要在其相对较高的高度内固定布置,如布置在车门的中部或后部。
由于气帘具有纵向较长的长度,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在纵向上不能同步对气帘中的气囊进行充气。因而,二者之间就需要提供充气装置来实现过渡。现有的充气装置具有充气部分和导气部分,充气部分轴向容纳气体发上装置,同时充气部分通过缝隙与导气部分相连接,如德国专利申请:DE 102006040983A1所公开的技术特征。
但现有技术中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较多的缝纫工序,同时部分缝纫线由于处于气体释放的路径,因而会受到气体冲击破坏力。另外,由于缝纫面的增加也会导致气体释放的不够顺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安全气帘的充气装置,其所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能够为气囊及时顺畅的提供足够容量的瞬时保护气体;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制造成本;同时承受气体发生装置所产生气体的冲击力。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帘的充气装置,所述气帘包括提供侧面保护的可充气气囊和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具有: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轴向连接的充气部分,所述充气部分包括由织物材料制成的外层,所述外层缝纫固定在所述气囊上;和同所述充气部分气体连通并将所述充气气体沿纵向引导入所述气囊的导气部分,其中:所述充气装置是由一织物材料环绕而成的桶型体,所述充气部分是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的径向上端并轴向延伸的部分,所述导气部分是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的径向下端并轴向延伸的部分,位于所述所述充气部分和所述导气部分之间的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部分形成气体通道将二者气体连通。
同时作为改进,所述导气部分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作为优化,所述导气部分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气口。
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由单一织物环绕制成的的柔性充气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充气部分同导气部分之间通过自身的结构顺畅连接,避免了采用缝纫线固定工序,以及后续形成的潜在被破坏的可能;而导气部分采用柔性织物而不是金属材料制成,其加工和固定更加方便,同时柔性织物也便于调整第一、二、三出气口的面积,进而调整出气量形成对气囊的多尺寸调控,以满足各种充气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气帘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本发明充气装置打开的示意图;
图3A显示的是本发明充气装置缝纫后的示意图;
图3B显示的是本发明充气装置同气体发生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显示的是图2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显示的是图3B中沿B-B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气帘的安装图,一种汽车安全气帘1的充气装置20,所述气帘1包括提供侧面保护的可充气气囊10,10’和为所述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装置11,所述充气装置20具有: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1轴向连接的充气部分12,所述充气部分12包括由织物材料制成的外层17,所述外层17缝纫固定在所述气囊上;和同所述充气部分12气体连通并将所述充气气体沿纵向引导入所述气囊的导气部分13,其中:所述充气装置20是由一织物材料环绕而成的桶型体,所述充气部分12是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的径向上端并轴向延伸的部分,所述导气部分13是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的径向下端并轴向延伸的部分,位于所述所述充气部分12和所述导气部分13之间的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部分形成气体通道将二者气体连通。
图2是本发明中的充气装置打开的示意图,由图所示其本体是一片织物材料,图3A是上述织物材料经过环绕而成的桶型体,图3B是经过环绕而成的桶型体的充气装置20同气体发生装置11轴向连接的示意图。自气体发生装置11的气体经充气部分12后沿着位于所述所述充气部分12和所述导气部分13之间的由所述织物材料桶型体部分形成气体通道进入导气部分13,并为所述气囊10,10’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