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药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2941.0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田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善德仕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红力;刘鹏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或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地将不同瓶容器中的液体药物导流到一起的导药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在输液之前将所需的液体药物进行混合,从而配成所需配比的药液。一般地,液体药物常用玻璃瓶容器来盛装保存。对于操作者而言,比如药剂师或者护士,常常需要将两个瓶中的药液混合到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药物配液的环境的清洁,从而避免药物受到污染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需要使得混液的过程速度尽量的快,以提高操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用于为了获得所需配比的药液,经常采取的方式是,输液过程中在输液器的上方悬挂不同的药液瓶,液体在进入输液管时自行混合。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分别调整不同的药液瓶的流速以获得所需的药液,且药物也未能充分的混合。另外地,还可以通过注射器将一个瓶中的药液吸入然后再注入另一个瓶中,在进行摇匀。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速度慢,且药液在中转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
为众多医务工作者所希望的是,能够具有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导药器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快速方便地将一个瓶中的药液导流到另一个瓶中的导药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药器装置,用于将一个瓶容器中的液体药物导入到另一个瓶容器中,该装置包括:
瓶口固定部分,位于所述导药器装置的两端,其中间由连接部分连接,分别用于将瓶容器的瓶口固定住;瓶塞穿刺器,在其两端都具有尖端,用于刺入瓶容器中以及将一个瓶容器中的液体导入到另一个瓶容器中;所述的瓶塞穿刺器具有导气腔和导药腔,分别用于对气体和液体进行导流;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导气腔和所述导药腔的上端具有高度差,且所述导药腔的上端低于所述导气腔的上端。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气腔和所述导药腔的下端也具有高度差,且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导药腔的下端低于所述导气腔的下端。优选地是,所述导药腔的上端比所述导气腔的上端低9.5mm。另外,所述导气腔和所述导药腔的内径可以不同,且所述导气腔的内径小于所述导药腔的内径,例如其中所述导药腔的内部直径为2.3mm,以及所述导气腔的内部直径为1.5mm。可选择地,其中所述瓶塞穿刺器可以上下倒置使用,且所述导气腔和所述导药腔的直径可以是相同的,由此作用可以相互替换。
其中所述瓶塞穿刺器的两尖端可分别套入可拆卸的保护套,以防折断和/或污染。以及,所述瓶塞穿刺器与所述瓶口固定部分是可拆卸组装的。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其中所述导气腔的下端通过空气净化装置与外部大气环境相通。其中,所述导气腔的内部直径为0.8mm,以及所述导药腔的内部直径为1.7mm。特别地,对于该实施例的情形,在所述导药器装置下部的瓶容器内预先抽成负压力,以便于液体药物流入其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药器装置,其中所述瓶口固定部分具有适当的应变弹性,以将瓶口插入其中。以及,所述瓶口固定部分设置有环形突起,其与瓶容器的瓶口外缘结合用于将瓶容器相对固定住。另外,其中所述瓶口固定部分设置有用于将其与瓶塞穿刺器固定的卡位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
1导药器装置 2瓶口固定端
3瓶口穿刺器 4输液瓶
5连接部分 6输液瓶
7空气过滤器 8进气口
9瓶塞穿刺器保护套
A导气腔 B导药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和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药器装置,其可称为“闭合型”导药器。该导药器装置1基本上呈圆筒状,包括位于两端的瓶口固定端2,其中间由连接部分5连接,用于将瓶的瓶口固定住;瓶塞穿刺器3,在其两端都具有锋利的尖端,用于方便地穿过瓶容器的透密封塞从而刺入瓶容器中。其中,瓶口固定端和连接部分构成导药器装置的外壳或者外套件,可与瓶塞穿刺器3套接在一起,其设置有相互卡位或紧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善德仕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善德仕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F隔热防水粉
- 下一篇:注塑用秸秆粉与聚丙烯复合的木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