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连接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82824.4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付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5/00 | 分类号: | F16B5/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断带后的薄板钢带头尾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轧镀锌连续退火及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生产过程中,高速运行的钢带时常出现意外“断带”事故,使整个镀锌或退火机组不得不被迫停产。在钢带“断带”连接工艺中,大多采用氩弧焊机“搭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由于断带处的钢带表面存在加热氧化、过烧等各种缺陷,氩弧焊接前需要对钢带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才能进行焊接操作。处理及焊接作业时间长,每次都需40分钟以上,直接影响了机组的作业率。同时,断带处的氩弧焊接普遍采用的是“点焊”方式,存在着焊点分布不均、焊点不牢固、焊接面抗拉强度低、搭接面四周翘起极易刮开等诸多弊端,经常出现焊接后的钢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二次断带现象。因此,断带后的钢带连接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机组的作业率,成为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单使用,易于掌握和操作,省时快捷,能迅速、牢固地将断带的钢带头尾连接在一起,从而缩短断带处理时间,提高机组作业率的断带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钢带连接装置,包括卡具及加固圆钢。卡具由沉头螺杆、端盖和底座组成;端盖底面开有两个半圆形卡槽,带有平直段的卡槽外侧长于内侧,端盖扣装在一中间带有凸台的底座上,凸台两侧带有过渡圆弧,端盖与底座之间采用沉头螺杆连接;端盖卡槽与凸台过渡圆弧形成的2个孔洞内分别设置加固圆钢。
所述的卡具为2~3组,即在两根加固圆钢整个长度上均布有2~3组卡具。
所述卡槽、凸台过渡圆弧及加固圆钢三者的圆弧半径相同。
所述加固圆钢直径为Φ12~Φ16mm。
所述卡具数量根据所连接钢带宽度确定,钢带宽度≤1000mm的,钢带两侧各设1组卡具;钢带宽度>1000mm的,钢带两侧及中间各设1组。
一种应用上述钢带连接装置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用具制备:将一段圆钢焊接到一段条形方钢的中间,并在条形方钢下部加工出一通长的弧形槽,制成冲压杆;准备2根直径为Φ5~Φ8mm的细圆钢,作为防脱杆备用;
2、将“断带”的钢带头部用手剪工具剪切平齐;
3、将剪齐的钢带头部留出一定长度后对折,再将对折后的双层钢带弯曲缠绕在加固圆钢上;
4、将冲压杆下端的弧形槽压靠在弯曲的钢带上,锤击冲压杆端部,利用加固圆钢和冲压杆的弧形槽,逐步将钢带冲压变形紧缠在加固圆钢上;
5、将缠在加固圆钢上的钢带分别放置在所有卡具底座凸台一侧的过渡圆弧上;同时,将“断带”的钢带尾部按照步骤(2)~(4)制作后,放入所有卡具底座凸台另一侧的过渡圆弧上,然后扣上端盖,使加固圆钢及钢带落入各卡具两侧的孔槽内,将钢带对折形成的钢套置于端盖的外侧;
6、将沉头螺杆全部拧上,分别紧固沉头螺杆,直至卡具端盖与底座之间只留有2~4mm调整间隙;
7、在钢带对折处形成的钢套内各插入一根防脱杆;
8、连续退火机组对钢带施加张力,将卡具内松弛的钢带拉紧,消除所有局部积带,直至将套有防脱杆的钢套紧紧拉靠在端盖外侧;
9、将所有沉头螺杆拧紧,使卡具与两侧的钢带牢固连接,然后机组进行低速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连接安全可靠,提高了钢带连接的成功率;
2、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自行制作,并能多次周转使用;
3、方法便于掌握和操作,钢带连接方便快捷,连接一次只需10分钟;
4、适用范围宽,在薄板规格范围内,不受板厚和板宽限制,可随意搭配;
5、断带钢带连接牢固,抗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不考虑钢带重量可承载500N,且运行平稳;
6、对断带的钢带连接部分质量要求不高,尤其适合于炉内高温状态、腐蚀性较强的恶劣环境或空间狭小的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钢带连接装置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2为卡具剖面图。
图3为卡具使用状态图。
图4为冲压杆示意图。
图中:螺孔1、沉头螺杆2、端盖3、防脱杆4、加固圆钢5、底座6、钢带7、卡槽8、过渡圆弧9、钢套10、冲压杆11、方钢12、弧形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冲刷磨损的管道弯头
- 下一篇:二级伸缩式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