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全氟聚醚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81913.7 | 申请日: | 201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耿聪;张素芳;熊丽媛;张雄;郭桂霞;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0M177/00 | 分类号: | C10M177/00;C10M147/04;C10M107/38;C08G6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 地址: | 45301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全氟聚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净化高粘度全氟聚醚的方法。
技术背景
全氟聚醚由于其卓越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化学惰性和绝缘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而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的润滑系统。目前,全氟聚醚的固体污染度等级超过NAS 6级,在添加到对固体污染度的要求不高的润滑系统中时并不进行净化。但是,当把全氟聚醚添加到导航装置的润滑系统中时,要求全氟聚醚的固体污染度等级必须满足不大于NAS 1638-0级,因此必须对全氟聚醚进行净化处理。使用常规的过滤净化方法,不但净化结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损耗率超过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净化全氟聚醚的方法,不但能将净化后的全氟聚醚固体污染度等级控制在不大于NAS 1638-0级,而且在净化过程中全氟聚醚的损耗率不能超过1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化全氟聚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环境应符合国标GB 50073-2001规定的6级洁净环境,净化的步骤如下:
1、加热全氟聚醚:将全氟聚醚倒入玻璃瓶中放入烘箱,加热到90℃~110℃,保温至少30min;
2、清洗抽滤装置:用NAS 1638-00级的汽油清洗抽滤装置,直至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测试抽滤装置的固体污染度达到NAS 1638-0级为止,将抽滤装置放入烘箱中加热到90℃~110℃,保温至少30min后,晾凉;
3、过滤全氟聚醚:将全氟聚醚从烘箱中取出,立即倒入抽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净化,使用洁净的玻璃瓶收集过滤后的全氟聚醚;
4、测试全氟聚醚的固体污染度:对收集的全氟聚醚进行测试,若固体污染度等级小于等于NAS 1638-0级,则完成全氟聚醚的净化;若固体污染度等级大于NAS 1638-0级,则重复步骤1.1~1.4,直到固体污染度等级小于等于NAS 1638-0级为止。
本发明的优点是:净化率高,损耗率低。能将净化后的全氟聚醚固体污染度等级控制在不大于NAS 1638-0级,而且在净化过程中全氟聚醚的损耗率不能超过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净化全氟聚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环境应符合国标GB 50073-2001规定的6级洁净环境,净化的步骤如下:
1、加热全氟聚醚:将全氟聚醚倒入玻璃瓶中放入烘箱,加热到90℃~110℃,保温至少30min;
2、清洗抽滤装置:用NAS 1638-00级的汽油清洗抽滤装置,直至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测试抽滤装置的固体污染度达到NAS 1638-0级为止,将抽滤装置放入烘箱中加热到90℃~110℃,保温至少30min后,晾凉;
3、过滤全氟聚醚:将全氟聚醚从烘箱中取出,立即倒入抽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净化,使用洁净的玻璃瓶收集过滤后的全氟聚醚;
4、测试全氟聚醚的固体污染度:对收集的全氟聚醚进行测试,若固体污染度等级小于等于NAS 1638-0级,则完成全氟聚醚的净化;若固体污染度等级大于NAS 1638-0级,则重复步骤1.1~1.4,直到固体污染度等级小于等于NAS 1638-0级为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温的方式降低全氟聚醚的粘度,并选用抽滤的方法对其进行过滤,从而能将净化后的全氟聚醚固体污染度等级控制在不大于NAS 1638-0级,而且在净化过程中全氟聚醚的损耗率不能超过10%。
实施例1,对上海摩克润滑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氟聚醚进行净化。
工作环境为GB 500736级,抽滤装置满足GJB380.5A-2004中规定的要求,抽滤装置中的滤材为高精玻纤RR5211-AA,清洗后抽滤装置的固体污染度达到NAS 1638-00级,全氟聚醚在温度为90℃的烘箱中放置45min后取出,立即倒入抽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净化,对收集的全氟聚醚进行测试,固体污染度等级为NAS 1638-0级,净化前全氟聚醚的重量为485g,净化后全氟聚醚的重量为452g,损耗率为6.8%。
实施例2,对上海摩克润滑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氟聚醚进行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未经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氙气的油脂类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含氧煤层气液化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