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热交换结构及其热利用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1007.7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昆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热交换 结构 及其 利用 产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型热交换器,并提供了多种相应的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新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热交换器,例如工厂输送热流体的热管或暖气管等,它只能采暖,不能产热水。暖气管散发在室内的热量,很大一部分又散发到室外损失掉了。而生活所需热水,还要用另外的热水器或烧水器具来提供、还要另外消耗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热交换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大管套小管”、“金属膜板包裹热管”和“软管缠绕硬管”等多种新的双重热交换结构,它同时具有采暖、产热水、烘烤等多种功能。并设计制造了各种暖气热水器等多种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新产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如下3个新结构特征,现分别说明如下。
特征1:大管套小管双重热交换结构
如图1,小管(2)两端绞有螺纹(5)并从大管(1)两端穿过、穿出、套在大管(1)内,分别用水暖管件将小管(2)两端与室内现有的热管或暖气管(32)密封连通(暖气管也是一种热管,下同),以供给暖气热水。大管(1)两端面(3)用盖片与小管(2)的外表面密封连接:即小管(2)内的水不会漏进大管(1),大管(1)内的水不会漏出管外。在大管(1)上,一般在两端附近,密封连通绞有螺纹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丝(4),使水可以流进、流出大管(1)。
与水箱和水源的连接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让热水,例如热管热水或暖气热水,从小管(2)流过,让自来水冷水从大管(1)流过,则小管(2)内的热水将由管壁传导加热大管(1)内的冷水(第一次热交换)、又不会与大管(1)内的水混合而使水变脏。
如果再将大管(1)上的对丝(4)分别用对流管(35)与上部的热水箱(30)连通(见图4),则大管(1)内的热水又会与热水箱(30)内的冷水对流、将热水箱(30)内的冷水加热(第二次热交换)、成为有用热水。
再分别用管道(34)和水暖管件将大管(1)的对丝(4)与水源开关(15)密封连通,以供给自来水冷水,仍见图4。
于是图1所示大管套小管的结构就成为一种双重热交换结构,或称为“热水热管或热水暖气管”,其主要有益效果是:它是一种散热器或暖气管,可以用于采暖、烘烤等,又能通过双重热交换而产生热水,从而用于制造热水器,祥见下文实施例1、2。
特征2:大管套双管双重热交换结构
如图2,小管(2)两端绞有螺纹(5)并弯曲成倒U字形,将弯曲端伸进大管(1)、套在大管(1)内并接近其上端。大管(1)两端面(3)用盖片密封连接:倒U形小管(2)的另一端(下端)的两根绞有螺纹(5)的管头密封穿出大管(1)的下端盖片与室内现有的暖气管(32)密封连通,且盖片与小管(2)的外表面密封连接:使小管(2)内的水不会漏进大管(1),大管(1)内的水不会漏出管外。大管(1)上,一般是两端附近,密封连通绞有螺纹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丝(4),其上端的对丝(4)分别用对流管(35)与热水箱(30)密封连通。大管(1)下端的对丝(4)与水源开关(15)密封连通;
也可将小管(2)弯曲成多个U字形,并将多个弯曲端伸进宽度足够的大管(1)并接近其上端、套在大管(1)内。大管(1)两端面(3)仍用盖片密封连接:U形小管(2)的另一端的两根绞有螺纹的管头仍密封穿出大管(1)的下端盖片。大管(1)两端附近仍密封连通绞有螺纹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丝(4)。
这就是大管套双管或大管套多管双重热交换结构,或又一种“热水热管或热水暖气管”,其工作原理和主要有益效果与特征1所示结构相同,通过双重热交换而产生热水。新增有益效果是大管(1)内多个U形小管(2)的总长度更长、总表面积更大,管壁传导的热量更多,可以产生更多的热水。
特征3:螺线软管双重热交换结构
将各种粗细的较长的软管(10),依次缠绕在暖气管或硬质热管(6)上:每匝软管互相紧挨着、但互相不重叠,多匝软管将热管(6)复盖住,外形呈长直状螺线管,见图3(a)。还可制作成矩形、三角形或圆形螺线管,见图3(b)、图3(c)、图3(d)。它的一端显露出进水管(13),另一端显露出出水管(19),这就构成软管缠绕热管热交换结构或螺线软管热交换结构,也是一种双重热交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昆,未经王海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