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滩涂围塘虾蟹贝混养的低碳环保高效养殖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9669.0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龚丽贞;储张杰;姚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A23K1/18;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滩 涂围塘虾蟹贝 混养 环保 高效 养殖 管理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海滩涂围塘虾蟹贝混养的养殖管理
二、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但我国不是水产养殖强国,在养殖产量增加很快的同时,养殖产品质量亟待提高,养殖生态亟待保护,这主要和我国的养殖生产管理水平低下有关,我国的水产养殖生产已经陷入了高密度饲养、病害频发、大排大灌、药物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怪圈。如何保持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水产养殖工作者面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低碳、环保,是现代生产、生活的主题。目前我国已开发内陆养殖水面五百多万公顷,约占内陆可养水面的1/5,已开发海水养殖水面一百五十多万公顷,约占海水可养水面的1/3。鉴于我国水产养殖的规模和发展潜力,更有理由提倡低碳、环保的养殖理念。
虾蟹贝混养的海滩涂围塘结构一般为3/4面积为滩面、1/4面积为环沟和中央沟,沟深0.5-1.0m,滩面上可蓄水深0.6-0.8m。在滩面上放养埋栖型滤食贝类如缢蛏、泥蚶,放养的蟹类主要为青蟹,虾类主要为脊尾白虾、南美白对虾。主养种类为青蟹,整个养殖过程中,只给青蟹投喂饲料。
目前,主养青蟹,混养虾类、滤食性贝类的养殖技术依据主要是DB33/T 398.2-2003无公害锯缘青蟹(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DB33/T 399.2-2003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DB33/T504.2-2004无公害缢蛏(第2部分:养成技术规范)、DB33/T 458.2-2003无公害泥蚶(第2部分:养成技术规范)。
混养的滤食性贝类主要滤食水中单细胞藻类,所以要求水体要有一定的肥度。根据DB33/T 504.2-2004无公害缢蛏(第2部分:养成技术规范)5.3.1基础饵料培养(苗种播养前7d~10d,选择晴朗天气,进水至滩面水位20cm~30cm,按每立方米水体氮2.0g~4.0g、磷0.2g~0.4g施肥。以后每隔2d~3d追肥1次,用量为首次的1/3。待池水透明度近30cm时停止追肥。),DB33/T 458.2-2003无公害泥蚶(第2部分:养成技术规范)4.4.1基础饵料培养(苗种播养前7d~10d,选择晴朗天气,进水至滩面水位20cm~30cm,按每立方米水体氮2g~4g、磷0.2g~0.4g施肥。以后每隔2d~3d追肥一次,用量为首次的1/3。待池水透明度近30cm时停止追肥。),如果在早春放养滤食性贝类苗种,不考虑水温、光照原因而盲目施肥,其实非但不能培养单细胞藻类,反而会使围塘滩面上大量滋生多细胞绿藻,海滩涂围塘里最容易滋生的就是浒苔,厚厚的浒苔覆盖在滩面上,势必会影响在滩面上埋栖生活的滤食性贝类,妨碍其摄食、呼吸。并且由于浒苔大量滋生,单细胞藻类也很难形成优势种。因怕影响到滩涂贝类的生长,此阶段养殖管理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施肥培养浮游植物的同时,经常下塘去捞出浒苔,直接弃于养塘池埂上任其腐烂。
虾类放养可以选择放养种虾(如脊尾白虾一般放养种虾,让其在围塘中自然繁殖,放养时间一般在早春),或者放养虾苗(如南美白对虾,放养时间一般在春末)。无论是在早春放养种虾,还是在春末放养虾苗,在虾蟹贝混养围塘中,一般不用特意考虑虾的食物补给,因虾的早期幼体摄食单细胞藻类,随着发育不断长大,以后逐渐转向摄食浮游动物、水草、蟹类摄食后的食物残渣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9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速控无磁阻电动车
- 下一篇:一种利用爆炸喷涂制备铌钛铝合金涂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