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黄杆菌L31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7851.2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闫艳春;曲杰;史延华;李康;翟逸;王圣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12R1/01;A62D101/04;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岭;张庆敏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黄 杆菌 l31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金黄杆菌L3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筛选到的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种类还很少,已经公布的氯氰菊酯降解菌的降解效率不是很高,并且对降解菌细胞表面特征的研究更是少有报道,主要集中在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中。Tallur等人于2008年通过富集驯化方法分离到一株微球菌属菌株CPN 1(Micrococcus sp.CPN 1)能够将100mg/L的氯氰菊酯在3天内降解55%左右(Biodegradation,19:77-82,2008);Chen Zhang等人于2010年通过富集驯化的方法分离到两株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沙雷氏菌菌株(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1(2010)3423-3429),并测定了两株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差异。并通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菌株对氯氰菊酯的降解能力和中间代谢产物,这对于实现环境中氯氰菊酯农药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微生物生物修复的实际应用中,要设计有效的对菊酯类农药的修复策略,不仅只需要有高的农药降解率和降解途径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所选的菌株本身所具有内在性质,如细胞表面疏水性高低,这样在实际的生物修复过程中才能实现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黄杆菌新菌株及其在降解农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菌株L31是从山东华阳农药厂的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新菌株,在GenBank中16SrDNA序列的注册号为HM368664。该菌株已于2010年9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7。
该菌体短杆状,无鞭毛,菌落呈圆形,边缘光滑,表面突起,产生黄色素,有金黄色光泽细菌。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L31菌株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采集来自农药厂的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样品接种于含有氯氰菊酯50mg/L的富集培养基中于30℃ 200rpm富集培养7天后,取10%转接到新鲜富集培养基中并将农药浓度提高一倍,再继续培养7天,如此连续转接,直到富集培养基中的农药浓度提高到800mg/L;
2)富集培养结束后,取10%离心收集菌体,然后转接到含有800mg/L的氯氰菊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再驯化两周;
3)在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内连续继代培养筛选,然后用平板稀释法将驯化后的菌液涂布到含有氯氰菊酯30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平板;在降解菌筛选初期,挑选农药耐受度高、生长较快、菌落较大的菌,单菌落进行划线,直至分离获得纯化的菌株;纯培养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初步检测降解率,随后,选择降解率较高的菌株,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各个菌株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后,选择出一株在含农药培养基上生长好、传代稳定且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L3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含有L31菌株的菌剂。
本发明还提供L31菌株在降解农药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农药为氯氰菊酯。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山东华阳农药厂的污水处理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够高效降解氯氰菊酯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将菌株鉴定为金黄杆菌,命名为金黄杆菌L31(Chryseobacterium sp.L31),在GenBank中16SrDNA序列的注册号为HM368664。
该菌体短杆状,无鞭毛,菌落呈圆形,边缘光滑,表面突起,产生黄色素,有金黄色光泽细菌。
本发明以金黄杆菌L31为实验菌株,通过将菌株接种到仅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通过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残留农药,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浓度,计算出菌株对农药的降解率。通过上述方法测得L31菌株能够将50mg/L氯氰菊酯农药在3天内降解71%左右,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降解能力。
本发明应用微生物粘着碳烃化合物法(MATH)法测定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本发明对二甲苯-水和正辛醇-水两相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菌株的水相而言,二甲苯-水两相体系的分离速度要明显快于正辛醇-水两相体系,其稳定性要强。因此选用了二甲苯-水两相体系,且在二甲苯-水相的比为1∶4(v/v)时,菌株疏水率达到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制备新方法
- 下一篇:磷酸川芎嗪和丹参素的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