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7820.7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制冷 循环系统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家用空调用冷媒平衡罐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的设计,涉及一种采用过冷度、过热度原理达到平衡高效空调制冷/制热时冷媒充注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冷媒注入量多少,对于空调能效比和制热量等性能指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制冷和制热循环存在的差异,所以二者的最佳冷媒注入量是存在差别的。高效空调器制冷和制热最佳冷媒充注量相差更是较大,通常情况下,一般制热循环要比制冷循环多。就1PH的空调而言,两者相差大约在50至100g,由于现有空调系统未考虑两者的合理配置方式,因而不能做到两者平衡。空调制冷/制热系统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在能效比、制热量等方面受到限制,尤其是制热能力和制热量方面受到限制较多,使得空调器综合性能指标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冷和制热循环对冷媒需求量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并通过联机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还设有平衡罐,所述平衡罐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器出口管连通,所述平衡罐的罐体和所述四通阀的E管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罐的罐体和所述四通阀的E管通过钎焊或者捆扎方式相接触。
又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罐的内积V的计算公式为:V=M/(ρ1-ρ2),公式中,ρ1为冷媒液态时的密度,单位kg/m3,ρ2为冷媒气态时的密度,单位kg/m3,M为制冷制热时系统中循环的冷媒质量差,单位kg。
再一步地,所述平衡罐为罐状容器,平衡罐的进口内径D1范围为3-7mm,腔体外径D2范围为20-40mm,长度L范围为100mm-150mm,壁厚范围为0.5-1.0mm。
通过设计适当的内容积V的平衡罐,可以达到平衡制冷、制热系统中冷媒充灌量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平衡罐是由TP2M材质铜管制成,或采用黄铜制成,。
可选地,所述制冷制热时系统中循环的冷媒质量差M的范围为50-250g。
优选地,所述制冷制热时系统中循环的冷媒质量差M的范围为100-200g。
一种空调器,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的空调制冷循环系统。
本发明利用过冷度、过热度原理,使得在制冷循环时一部分冷媒存储在平衡罐内不参与循环,从而达到平衡制冷、制热循环冷媒充注量的目的。
由于本发明中的平衡罐与四通阀中的E管相互紧密接触,平衡罐通过铜管和冷凝器出口管并联,制冷时E管为低温,平衡罐因为和E管接触所以也为低温,一部分冷媒在平衡罐内冷凝为液态,不参与循环,可以减少冷凝器中的积液,增大冷凝器两相区,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进而降低整机功耗,提高了制冷循环的能效比;制热时E管为高温,平衡罐因为和E管接触所以也为高温,冷媒在平衡罐内蒸发为气态,参与循环,因而提高了制热量。经实验表明,制冷的能效比提高了约0.6%,制热量提高了约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衡罐结构图;
4、平衡罐;D1为进口内径;D2为腔体外径;L为长度;
图2是本发明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图;
1、压缩机;2、冷凝器;2-1、冷凝器出口管;3、四通阀;3-1、四通阀C管;3-2、四通阀E管;3-3、四通阀S管;3-4、四通阀D管;4、平衡罐;4-1、平衡罐出口铜管;5、联机管;6、蒸发器;7、单向阀组件;8、毛细管;
图3是本发明空调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平衡罐与四通阀的E管连接方式结构图;
2、冷凝器;2-1、冷凝器出口管;3、四通阀;3-2、四通阀E管;4、平衡罐;4-1、平衡罐出口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如图1所示,平衡罐4是由TP2M材质铜管加工而成的罐状容器,进口内径D1一般为3mm至7mm,腔体外径D2一般为20mm至40mm,长度L一般为100mm至150mm,容器壁厚为0.5-1.0mm。
在本实施例中,D1为5mm,D2为30mm,长度L为120mm,容器壁厚为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墨生产系统的立体配置结构
- 下一篇:双排多孔微通道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