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藏出砂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7608.0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房茂军;曾祥林;孙福街;杜志敏;何保生;陈朝晖;梁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微观 可视化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出砂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渤海海域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来说,由于原油粘度高、地层胶结疏松,海上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对产量的要求高等,地层微粒的运移不可避免。同时,“严防死守”的防砂理念势必造成地层微粒在近井地带的堵塞,造成油井产能下降。因此,适当放大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防砂参数,使地层微小颗粒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近井地带排出,解除微小颗粒在井筒附近的堵塞,提高油井的产能,成为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的发展方向。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出砂的机理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据文献报道,研究储层内微粒运移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大都采用天然岩芯,研究流体注入过程中冲出的微粒量与岩芯两端压差变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仿真程度较高,但却无法深入、细致研究每种微粒的运移对岩芯物性的影响,对出砂渗流机理的研究仍只能停留在现象上。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微观薄片可视化模型观察微粒的运移,这种方法较为直观,可针对每种粒径的微粒,观察其在不同孔喉结构中的运移特征,通过对流量、出砂量、出砂粒度、流动过程中压力梯度的改变等的测算,深入、细致研究出砂渗流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模拟油藏出砂的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用于研究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微粒运移规律及出砂规律。
本发明所提供的模拟油藏出砂的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混砂容器1、夹板薄片模型2、集砂器3和显微摄像系统4;
混砂容器1的出口与夹板薄片模型2的入口连接,夹板薄片模型2的出口与集砂器3的入口连接,显微摄像系统4与夹板薄片模型2连接;
其中,混砂容器1为具有搅拌功能的容器,如滚筒型容器,也可以具有一定调节压力的功能,比如与高压泵连接,其作用是提供稳定的一定含砂浓度的混砂液,使得稳定的混砂液进入夹板薄片模型进行实验。
夹板薄片模型2包括具有均匀宽度的缝隙通道7的长方体形主体6,缝隙通道7横截面的两个长边对应的长方体形主体的两个平行侧壁中至少一个为透明的侧壁;长方体形主体6底部设过滤挡板8,所述过滤挡板8由若干均匀间距排列的垂直于上述透明的侧壁的钢丝9和固定所述钢丝的固定块10组成;长方体形主体6顶部设置上盖11、上盖11上设置与缝隙通道7连通的上盖集流嘴12;长方体形主体6底部的过滤挡板8外侧设置下盖13,下盖13设置与缝隙通道7连通的下盖集流嘴14。缝隙通道7的横截面为矩形,长远远大于宽,其宽为4mm以下,优选为2mm,钢丝的间距可以根据具体实验需要过滤目数设置,可设置数套不同间距的过滤挡板8,以适应不同的实验。
集砂器3包括漏斗15和量筒16,量筒16入口设于漏斗15出口下端;为了便于操作,漏斗下端套有密封胶套17,密封胶套设有控制液流的阻流夹18。
集砂器3的作用是使得从夹板薄片模型的挡板出来的混砂液体,进入集砂器的漏斗测量系统,能够收集混砂液并记录液体流量、含砂量、出砂粒径等。
所述显微摄像系统4由显微镜、摄像机和数据分析计算机组成,显微镜镜头对准透明侧壁的缝隙通道处;显微摄像系统4主要作用是将夹板薄片模型2的实验全过程进行记录,便于分析研究。
上述夹板薄片模型2的缝隙通道7上端入口中间位置还设有挡板19,挡板19使液体绕过挡板进入缝隙通道7中。
所述模拟油藏出砂的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还包括支架5,所述支架5将混砂容器1、夹板薄片模型2、集砂器3支撑固定。
为了便于操作,漏斗下端套有密封胶套17,密封胶套设有控制液流的阻流夹1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出砂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
利用本发明装置进行的实验,可以直观的分析砂粒的微观运移过程和出砂规律,对疏松砂岩油藏出砂进行机理研究,为疏松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验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砂粒,用以模拟油藏近井地带的粒度组成,讲砂粒和模拟油液在混砂容器1中混匀,然后进入夹板薄片模型2的上盖的集流嘴,,经过夹板薄片模型,从钢丝底板处的下盖集流嘴进入集砂器3的漏斗中,将砂粒过滤出,液体流入量筒中。实验过程中,显微摄像系统记录砂粒在模型中的运移、堵塞情况等微观运动情况,用以分析研究其流动机理。通过集砂器来收集实验出口处的液体及经过钢丝底板出来的砂粒,用以分析薄片填砂模型的原始粒度组成、初始渗透率、驱替速度、挡板尺寸与出砂量、流出砂最大粒径以及驱替后薄片模型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6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驱动器远程控制接口及远程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渗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