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7510.5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旭;方智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鼎联合科技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6 | 分类号: | 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光条。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作为纺织材料的发光条,藉此织物便能依需求发光。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传统纺织产业正面临强大的转型与竞争压力,因此必须不断创新,结合先进技术,以研发高价值的新产品并拓展产品应用层面。近年来,伴随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元件已逐渐地被应用于纺织品中,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将发光二极管元件结合于纺织品中,以使传统纺织品能提供发光的功能。
现有技术将发光二极管元件结合于纺织品的方法,是于包覆导线上设置导电接点,将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电极连接于导电接点上,以使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电极与导线电性连接,再将与发光二极管元件电性连接的包覆导线以缝纫方式附加于纺织品上。其中包覆导线是一种具有包覆层的导电线,导电接点是包覆导线中去除包覆层的接点。上述作法中,为了使发光二极管元件电性连接于包覆导线上,必须去除导电接点处的包覆层,如此一来,势必会提高加工上的复杂度。此外,由于包覆导线包含一导电线及一包覆层,故相较于一般的织线将具有较大的半径及较大的体积。因此,若将包覆导线固定于纺织品上,将会增加纺织品的重量及体积。
另一方面,考量电子元件结合于纺织品的可加工性,现有技术中用以结合于纺织品的电子元件大多局限于已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元件,若欲将其它电子元件连接至纺织品上,将影响整体美观,因此纺织品与电子元件结合的应用弹性有限。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体积小且易于加工的发光条,并将其应用于纺织品上,提升衣物的美观及实用性,这是相关技术产业者亟需达成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条,此发光条包含一根第一金属丝、一根第二金属丝、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以及一个包覆部。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平行且分离设置,至少一个发光元件黏着于第一金属丝及第二金属丝上,以与第一金属丝及第二金属丝电性连接,包覆部用以包覆固定第一金属丝、第二金属丝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藉以使金属丝之间确实绝缘。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表面黏着等技术,以微小的发光元件(如表面黏着装置型式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形成可作为纺织的织线材料的发光条,藉以纺织出可发光的织物,且亦能用于任何条状发光用途上。藉此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进而增加纺织品的附加价值。
附图说明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其中: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剖面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俯视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另一实施态样剖面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又一实施态样剖面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又一实施态样剖面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又一实施态样剖面图;
图3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条又一实施态样剖面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条剖面图;以及
图4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条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发明内容,然而,关于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发明。须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图标中各元件的尺寸及相对位置关系仅用以示意以便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及尺寸大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A及图1B所示,其是描绘发光条的剖面图及俯视立体图。发光条1包含多个发光元件11、一根第一金属丝13、一根第二金属丝15、一个包覆部17、第一接头(图未示出)及第二接头(图未示出)。
如图1A的剖面图所示,各发光元件11包含一个电子元件单元101、一根第一导线103、一根第二导线105、一个第一导体107、一个第二导体109以及一个封装部111。其中,电子元件单元101具有一个第一电极以及一个第二电极(图未示出),电子元件单元101的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线103与第一导体107电性连接,电子元件单元101的第二电极是通过第二导线105与第二导体109电性连接,封装部111用以封装电子元件单元101、第一导线103、第二导线105、第一导体107以及第二导体109,且封装部111的材料是一透光材料,于其它实施态样中,亦可采用半透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鼎联合科技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鼎联合科技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管理功能和用于服务管理功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柜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