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6686.9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才;杨涛;孙海龙;余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6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微孔 透气 地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膜,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
背景技术
覆盖材料具有保护土壤结构、抗御水蚀风蚀、保墒蓄水,调节土温、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等各个领域。其中,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薄膜覆盖会导致土壤温度偏高,而且拦截了降雨入渗,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储存与高效利用。此外,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可降解的覆盖材料,如水溶膜、纸网、麻网等。日本专利JP8338025-A通过在黄麻毡上以钻孔或切割方式形成渗透层,为底面的植物基材提供支撑。该产品虽可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但不具备控制植物基材水分蒸发的功能,黄麻网本身的成本高,较强的硬度不便于与下垫面基材紧密贴附,需另增加固定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简单,且可实现地膜与下垫面有机吸附,实现水分入渗与蒸发智能调控的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
本发明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包括无纺布,位于无纺布上的长条形孔道,镶嵌在孔道中心的水分智能调节器,以及相间设置在无纺布底面的吸盘。其中,无纺布厚度为40~60g/m2,透水速率为5~8mm/s;孔道长度为5~30mm,宽度为0.1~100μm,孔道相间排列,沿无纺布宽度方向的间距为5~100mm,沿无纺布长度方向的间距为10~50mm;于水分智能调节器是球形高分子膨胀体,其直径为0.5~105μm,遇水膨胀率及失水收缩率为1~100倍;吸盘由高分子吸盘体,及包裹在高分子吸盘体外的水溶性膜组成,其直径5~10mm,高分子吸盘体的特性粘数≥1500ml/g,吸盘沿无纺布宽度方向的间距为50~100mm,沿无纺布长度方向的间距为10~50mm。
本发明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直接将其覆盖于土壤或人工基质表面并固定。在降雨或人工浇水条件下,地膜水分充足,水分智能调节器吸水膨胀,将孔道口张开,水分从孔道渗入土壤或人工基质中,供给植物生长的水分;在环境较干燥条件下,水分智能调节器失水收缩,孔道口自然闭合,可控制地膜下的土壤或人工基质的水分蒸发,并起到透气保温作用。此外,在降雨或人工浇水条件下,吸盘上的水溶性膜遇水溶解后,吸盘产生较强的粘结力,使地膜与土壤表面紧密吸附,防止地膜被风刮走。
本发明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的优点在于:其一,厚度薄,重量轻,能高效运输,且施工、搬运方便,利于商业化推广;其二,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利于生产流水线的建设与推广;其三,与下垫面紧密吸附,防止被风刮走;其四,可通过水分智能调节器调节孔道开闭,提高水分入渗与减少水分蒸发,增大土壤或人工基质的有效持水量;其五,有效降低了农业、园林及其他行业生产管理中的水分管理成本,实现了水资源高效、节约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智能微孔控温透气地膜包括无纺布1、位于无纺布1上的孔道2,以及镶嵌于孔道2中心的水分智能调节器3,以及相间设置在无纺布底面的吸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嵌件
- 下一篇:一种校正电话终端呼出号码错误的方法和移动电话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