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6305.7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17/04 | 分类号: | G1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驱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笔记型计算机的功能也日渐强大。一般的笔记型计算机通常会备有一光驱,用以读取或是烧录数据。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通常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一侧,使用者如需使用光驱读取数据时,只需将光驱的一拖盘开关打开,托盘便会自动由光驱内滑出光驱外,接着将光盘放置于拖盘上,并再压拖盘,使拖盘进入光驱内,令光驱读取光盘的数据。
另外,时下的消费者在挑选笔记型计算机时,除了考虑笔记型计算机的功能外,也很讲究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外型。故,为因应消费者对外观的讲究,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的光驱于其拖盘的一端,更会设置有一拖盘外壳,此拖盘外壳表面造型匹配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表面造型。当拖盘收进光驱时,拖盘外壳也顺势贴合于光驱,并嵌合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使笔记型计算机的外观具有整体一至的造型美感。然而,为了因应各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外观,光驱的拖盘外壳大小便有可能较大,甚至有一些曲线弧度,造成拖盘无法稳固地固定拖盘外壳。因此,拖盘外壳便会有摇晃的现象发生,造成拖盘外壳与计算机机壳间的摩擦,因而产生异音。甚至,拖盘外壳的摇晃现象也容易诱发拖盘的开关被误触,意即,使用者仅按压拖盘外壳时,就因拖盘外壳的晃动而连动拖盘开关开启,使托盘在非预期下自动滑移出光驱。如此一来,将造成笔记型计算机的使用质量下降,影响笔记型计算机的品牌的信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驱结构,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因拖盘外壳晃动而误触诱发托盘的开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光驱结构,夹设于一计算机机壳内。光驱结构包含一机体、一托盘以及一外壳。其中,机体具有相邻的一侧面及一底面。托盘具有一滑动端以及一固定端,滑动端自侧面插入机体以使托盘处于一收合位置。且滑动端可相对机体向机体外移动以使托盘自收合位置到达一展开位置。外壳设置于托盘的固定端,外壳具有至少一凸肋,当托盘于该收合位置时,凸肋抵靠底面。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光驱结构,由于具有凸肋的设置,可解决开关因外壳晃动于引起非预期下的触发。并且,凸肋也可填补第二机壳与底面间的间隙,减少第二机壳的弹性变形量,解决异音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结构的托盘于展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结构的托盘于收合位置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B的2A-2A剖面线的光驱结构的剖视图;
图2B为图2A的光驱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0 机体
112 侧面
114 底面
116 顶面
120 托盘
122 滑动端
124 固定端
130 外壳
1301 宽度距离
131 凸台
132 凸肋
133 本体
134 按键
135 第一面
137 凹陷
138 第一距离
139 第二距离
142 开关
150 隙缝
200 计算机机壳
210 第一机壳
220 第二机壳
A 展开位置
B 收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结构的托盘于展开位置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驱结构的托盘于收合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光驱结构被夹设于计算机机壳200内,光驱结构包含一机体110、一托盘120以及一外壳130。其中,机体110夹设于计算机机壳200内,托盘12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滑动端122以及一固定端124。滑动端122插入机体110,以使托盘120处于一收合位置B(如图1B所示)。滑动端122可相对机体110向机体110外移动,以使托盘120自收合位置B到达一展开位置A(如图1A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