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厚板轧辊表面网纹的修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5958.3 | 申请日: | 201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陆文国;杨怀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28/02 | 分类号: | B21B2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11264 | 代理人: | 孙东风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宽厚 轧辊 表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宽厚板轧辊表面网纹的修磨方法,其可有效降低宽厚板轧辊因修磨而引起的辊耗,属于轧辊降耗的降本节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辊作为轧钢工艺的重要设备,其辊耗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轧钢成本的增加。在保障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轧辊辊耗,成为一个钢铁企业高效、持续化生产的关键之一。
经长期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可以确定如下几种因素正是引起轧辊辊耗大的症结所在,包括:轧辊表面有网纹、超吨位轧制、轧制工艺执行有偏差等。
对于在轧辊表面出现的网纹等,若不及时进行修磨等处理,则可能导致网纹向内扩展,深度(半径方向)常达3~5mm,甚至更深,最终导致轧辊报废。现有的网纹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依照“将网纹修磨干净,以防网纹扩展”的原则(参见图1)。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其一,网纹修磨量往往很大,大幅增加了辊耗;二、修磨耗时长,一方面在轧辊相对较紧缺时,将严重影响备辊节奏,使生产受阻,另一方面在现场磨床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磨床因长时间持续工作,极易出现油温偏高、压力不稳或测量臂报警等各类故障,进而无法工作,如此恶性循环,备辊极度紧张,在增加了辊耗的同时,也将导致生产企业直接面临停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宽厚板轧辊表面网纹的修磨方法,其可大幅降低轧辊表面的修磨量,缩减修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正常生产备辊需要,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宽厚板轧辊表面网纹的修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宽厚板轧辊表面的网纹修磨为闭口后完成修磨操作。
进一步地讲:
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
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1.5mm以下。
该方法中,对于轻微网纹,则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0.8~1.1mm。
该方法中,对于较深的网纹,则对轧辊表面先修磨1.0~1.4mm,检查轧辊表面网纹是否形成闭口,若是,则停止修磨,若否,则对轧辊表面再次修磨0.3~0.5mm,但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
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1.5mm以下。
该方法具体为:
(1)检视轧辊表面情况,若存在网纹,则将轧辊参数录入磨床;
(2)启动磨床对轧辊表面进行修磨,以使轧辊表面网纹被修磨为闭口,修磨总量控制在2mm以下;
(3)对轧辊表面进行抛光,并记录轧辊参数。
该方法中,在轧辊上磨床前,还须对轧辊进行打磨、清洗,以消除轧辊上对应于磨床轧辊托架部位处的毛刺和油污。
以上所述的轻微网纹、较深的网纹等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轧辊规格以及技术常识凭视觉或触觉判别。其中,较深的网纹可进一步包括轧辊表面部分已经演变成轻微龟裂的情况。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因生产故障等造成的严重龟裂的轧辊,则不在本发明讨论的范围之内,其需借助超声波探伤进行修磨。
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采用将轧辊表面网纹修磨为闭口的方法,同时结合轧钢厂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合理安排轧制计划,从而达成如下积极效果:明显加快每对轧辊的修磨节奏,网纹修磨量大大减少,大幅度地降低了辊耗,节约了轧钢成本。本发明实施后的辊耗,基本在0.45kg/t以内。同时磨床的工作负荷也大幅减少,故障明显减少,延长了磨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轧辊修磨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轧辊修磨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表1,可知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轧辊网纹等问题,采用修磨干净的方法,工艺流程复杂漫长,修磨量大,大大增加了辊耗,已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推进。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重大不足,江苏沙钢集团针对轧辊表面网纹采取“修磨成闭口”的工艺,并依据轧钢厂实际工作中的常见注意事项,合理安排相应的轧制计划,从而大大降低了轧辊辊耗。具体方案如下文所述:
(1)严格工艺执行,避免夹钢或缠辊事故。若生产中出现夹钢,则要求按规定进行相关操作,必要时及时换辊,并做好夹钢记录和相关反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5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