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的整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5374.6 | 申请日: | 2010-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崔津湘;苏治光;苏治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明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C21D1/77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连续 模具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真空热处理后的整形方法,用于矫正、调整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真空热处理淬火后的平面、立面变形。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精密连续冷冲模具采用世界先进的高压高流率真空纯氮气淬热处理工艺,其中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的外形状“平板”,平面大而厚度薄(长度500-600mm,宽度400-500mm,厚度18-25mm),真空热处理后平面弯曲和立面扭曲变形的控制难度较大,导致精密模具的合格率偏低,仅为80%左右,有的甚至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真空热处理后的整形装置(图2为精密连续冷冲模具整形装置结构示意图。),以提高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的合格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真空热处理后的整形夹具,其特征和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经过真空热处理的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用检具检测平面、立面和长度、宽度方向的尺寸,在工艺单上标定变形最大部分的位置和变形的凹凸方向并进行分档;
第二步:将真空热处理的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的变形最大部分放入专用的两个平板之间,使用专用不锈钢箔调整两块精密连续冷冲模具平板之间的距离,使用专用夹具上的加力螺杆进行夹持,夹持后将上述专用夹具和精密连续冷冲模具整体放入真空高温回火炉中按技术要求进行正常回火。
技术特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真空热处理后,通过简单的步骤,使得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的合格率升高,避免增加后续精密加工生产的工艺时间或出现报废的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精密连续冷冲模具变形检具结构示意图,将经过真空热处理的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用精密连续冷冲模具变形检具检测平面、立面和长度、宽度方向的尺寸,在工艺单上标定变形最大部分的位置和变形的凹凸方向并分为8档;所述变形检具包括底板2上设有一个尺寸百分表3,用以测量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的平面变形范围,同时辅以高碳合金钢制作的刀口直平尺4和长度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精密连续冷冲模具置于底板2与尺寸百分表3之间。
如图-2所示为精密连续冷冲模具整形装置结构示意图,将真空热处理的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以偶数件数放入)的变形最大部分凸凸或凹凹对应放入专用的两个平板2和3之间,根据测量变形量的大小使用适当厚度的不锈钢箔调整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与平板2和3之间的距离,所述平板2和3为30mm厚的国产高碳合金(钢种牌号为Cr12MolV1)钢板,经真空热处理油冷淬火、回火后硬度为56-58HRC,经精密磨床加工平面,使用专用夹具上的加力螺杆3进行垂直加力夹持,所述加力螺杆4为高强度螺栓(钢种牌号为40CrMnMo),经真空热处理油冷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0-52,夹持后将上述专用夹具和精密连续冷冲模具整体放入真空高温回火炉中按技术要求进行正常回火。
用上述方法专用夹具夹持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整体放入真空高温回火炉中按技术要求进行正常回火4小时,在真空回火炉中高温下,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在专用夹具垂直夹持力通过平板2和3传递的作用下,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产生微量屈服变形,从而达到校正的目的。而在室温状态下,使用专用夹具将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夹持后,因真空热处理加工后硬度、强度增加,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仍处于弹性变形区,卸除专用夹具垂直夹持作用力后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变形仍会恢复,无法达到校正的目的。真空回火温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既确保达到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的技术要求,又最大限度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有利于精密连续冷冲模具1变形的校正。
在精密连续冷冲模具整形工艺的执行过程中,通过专用检具和夹具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现场操作技术员工熟练程度的提高,整形的合格率不断上升,经过实际生产阶段后,合格率大幅度上升并维持在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明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明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5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