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氧燃烧非预混式开工烧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4764.1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武红京;闫福杭;刘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38;F23D11/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非预混式 开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工烧嘴,尤其涉及一种油氧燃烧非预混式开工烧嘴。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中占重要地位。发展煤化工离不开合成气的制备。煤的加压气化是制作合成气的必要手段。而气化炉的点火开工系统正是设备中核心部件。
现有的开工烧嘴的设计原理对系统控制要求很高,存在开工不容易成功,费时费力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现有产品采用了烧嘴结构体内的油氧预混方式,也就是说油氧两种介质在未流出烧嘴结构体之前便混合,二者以混合物方式一起高速喷出烧嘴结构体进行燃烧。油的雾化需要借助氧气的高速冲击,这样对油和氧的压力配比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使用过程均不同程度地遇到因两种介质压力控制不当或进入时序控制不好导致的开工失利甚至开工烧嘴不断被回火烧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开工烧嘴存在的技术要求苛刻、容易被烧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氧燃烧非预混式开工烧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油氧燃烧非预混式开工烧嘴,所述烧嘴头部设置有头部喷注件,所述头部喷注件端面设置有火焰喷嘴,所述头部喷注件内设置有氧通道以及油通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火焰喷嘴包括氧喷嘴和油喷嘴,所述油喷嘴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氧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氧喷嘴与氧通道相连,所述油喷嘴和油通道相连,所述油喷嘴和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油雾化器;所述多个氧喷嘴均匀设置在油喷嘴周围且氧喷嘴轴线与头部喷注件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10度至75度。
上述氧喷嘴轴线与氧喷嘴出口处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60度。
上述氧喷嘴轴线与氧喷嘴出口处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较佳范围为30度至45度。
上述烧嘴内设置有液体冷却夹层,所述液体冷却夹层与外部循环液体相通。
上述头部喷注件为一体式结构。
另一种油氧燃烧非预混式开工烧嘴,所述烧嘴头部设置有头部喷注件,所述头部喷注件端面设置有火焰喷嘴,所述头部喷注件内设置有氧通道以及油通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火焰喷嘴包括氧喷嘴和油喷嘴,所述氧喷嘴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油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氧喷嘴与氧通道相连,所述油喷嘴和油通道相连,所述油喷嘴和油通道之间设置有油雾化器;所述多个油喷嘴均匀设置在氧喷嘴周围且油喷嘴轴线与头部喷注件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10度至75度。
上述氧喷嘴轴线与氧喷嘴出口处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60度。
上述氧喷嘴轴线与氧喷嘴出口处端面之间的夹角的较佳范围为30度至45度。
上述烧嘴内设置有液体冷却夹层,所述液体冷却夹层与外部循环液体相通。
上述头部喷注件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利用油独立雾化方式实现了有氧或无氧情况下油均可以雾化方式喷出,一旦有氧喷出,两种介质即可混合并实现燃烧。这样大大简化了系统控制的方面对油氧压力及时序控制要求,大大拓宽了氧油混合比的调节范围,不会断火,避免了由于系统原因介质供应波动而重复开车的成本。
2、本发明通过先雾化油之后再油氧混合,根本解决了原先预混烧嘴开车和关车时容易回火的问题。
3、本发明所述头部喷注件为一体式结构,即氧油喷嘴设置在同一个零件上,火焰的质量通过加工便可保证,这样避免了原先产品反复装卸引起火焰质量下降的问题。
4、本发明油氧各自通过自身喷嘴喷出,然后经过一定的距离掺混,经过一定掺混距离后才开始产生火焰。这样通过冷流体及混合物将高温的火焰与头部喷注件头部充分隔离,避免了高温火焰对头部喷注件的破坏。而冷的流体高速喷出头部喷注件后的膨胀过程,其实又是个降温的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介质本身对头部喷注件头部的自身冷却。所以本发明克服了原先烧嘴高温火焰直接贴在头部喷注件壁面燃烧导致头部喷注件容易破坏的缺陷。
5、头部喷注件内设置有液体冷却夹层,通过冷却液体的进出对烧嘴外壁加以冷却。同时,本发明液体冷却夹层仅仅需要抵抗来自气化炉的辐射热,而不必考虑高温火焰对头部的破坏,所以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图4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燃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采暖炉
- 下一篇: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