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应用在采棉机上的动力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4261.4 | 申请日: | 201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3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缪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69/02 | 分类号: | A01D69/02;A01D46/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新能源 应用 采棉机上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应用在采棉机上的动力装置,属于新能源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10年,上海的高温日达到29个,8月19日前后,上海连续出现4天39℃高温天气,8月19日浦东最高气温高达40℃,上海外滩实测地表温度接近50℃,碰上百年未遇的高温天气,上海人热得有些吃不消。一百多年来,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气候变化,产生了温室效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高温天气今后就难以减少。
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在30多年前大量种植棉花,本项专利的发明人缪同春亲自种植棉花十年,曾经到江苏省启东市和浙江省慈溪市参观过棉花高产试验田,然而,由于工业的发展,酸雨的增多,影响了棉花的品质,江浙沪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酸雨增加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含有硫化合物的煤炭和石油,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溶解在雨水中,产生亚硫酸,雨水便呈酸性,降落到地面上,会破坏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棉纤维的质量影响很大。
近二十年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种植棉花少了,新疆自治区种植棉花多了;采摘棉花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发明人缪同春在国营农场工作时,曾经身背采棉大口布袋,弯腰在棉田里挑选已吐絮的开裂棉桃,用手摘取雪白的带籽棉瓣,丢进采棉大口布袋内;缪同春身背装有十多斤重的籽棉的采棉大口布袋步行三里多路,到晒花场上将籽棉从采棉大口布袋内抖落到晒花竹帘上,由工人一边翻晒棉花,一边按等级分拣棉花,将三级棉花、四级棉花、五级棉花分开晒花,并检出沾在棉瓣上的碎棉叶及杂质。缪同春提着空的采棉大口布袋下班时,摸着被坚硬的棉铃壳划破的伤口,已是精疲力竭。
新疆产棉区面积大、劳动力少,主要靠采棉机采摘棉花,美国和印度的产棉区大量使用采棉机摘棉。全世界的采棉机目前全部依靠柴油机或汽油机提供动力,柴油机和汽油机工作时,排气管中不断冒出带有黑色细碳颗粒的黑烟,不停的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污染了棉田的空气,使洁白的棉纤维沾上了细小的黑色颗粒,影响了棉花的品质,降低了棉花的等级和市场价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动采棉机,为减少棉田化学污染,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产值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中国政府为了发展清洁能源,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决心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国务院在2009年年底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煤;要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发展非化石的新能源已成当务之急,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都应该加快发展和扩大应用范围。曾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能源动力学会理事的本发明人缪同春应该挺身而出,为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农业机械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能源中,氢能的开发利用对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最为有利。人类用氢能代替目前所用的煤炭和石油是不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科学方法。地球上氢的资源十分丰富,含氢最丰富的物质是水。国内外已经研究出许多制氢方法,如:电解水制氢、矿物燃料制氢、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制氢、风能制氢、光化学制氢、用氧化亚铜做催化剂从水中制取氢气、用新型的钼化合物从水中制氢、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制氢、用细菌制取氢、用微生物提取酶制氢、甲烷制氢气、用绿藻生产氢、用甲酸制造氢气,人类不断发现并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制氢技术,并研制了氢气的纯化技术,已制造成功燃氢汽车,氢能汽车不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物是洁净的水,其工作过程十分清洁。为了生产高品质的纯白棉花,提高棉花的等级,减少棉田的化学污染,用氢能作为采棉机的动力是十分理想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接触器的接线端子
- 下一篇:变压器线圈卧绕模翻转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