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3759.9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正明;坂槙良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G01L5/00;E05F1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日本国静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其使用例如来自马达的驱动力驱动的开闭体来打开和关闭开口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车辆诸如汽车装有电动滑门装置(开闭装置),该装置通过由例如马达的驱动力滑动的门板(开闭体)来打开和关闭在侧方的门开口部。这种电动滑门装置具有异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夹在所述门开口部的边缘和所述门板之间的异物。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292279揭示的异物检测装置包括长条形的缆线状的传感器本体和长条形的管状支撑件。所述传感器本体具有长条状的弹性可变形的中空绝缘体。所述中空绝缘体具有经由电阻串联的多个传感电极。电流供给所述传感电极。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传感器本体并将其固定到所述门板的前端。所述由弹性可变形材料形成的支撑件具有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插孔。在所述传感器本体从所述支撑件纵向方向的一端插入所述插孔的状态下,所述支撑件沿着所述门板的前端延伸。当异物与所述支撑件接触时,所述传感器本体经由所述支撑件受到一个压力,使得所述中空绝缘体弹性变形。所述中空绝缘体的弹性变形使所述传感电极彼此接触并短路,使得供应给所述传感电极的电流从高电位的电极流到低电位的另一个电极,而不流经所述电阻。当供给所述传感电极的恒定电压的电流从高电位的传感电极流到低电位的传感电极而不流经所述电阻时,电流值改变。因此,基于电流值的变化,就会检测到与所述门板的前端接触的异物。
在上述公开专利申请中揭示的支撑件是管状的,因为具有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插孔。由于所述插孔形成为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支撑件,所述中空支撑件难以制造并且成本高。另外,将所述长条形的传感器本体插入所述长条状的支撑件上形成的插孔的过程也不容易,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闭装置,其降低了将传感器本体固定到开闭体或者固定到开口部边缘相关的成本。
从下文的描述结合附图,通过示例本发明原理的方式进行阐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会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对当前较佳实施例的描述结合附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装有一个电动滑门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中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图1中的电动滑门装置的电气配置图;
图4A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动滑门装置中的传感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的传感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4C是示出图4B的传感器本体受到压力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板的前端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门板的前端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门板的前端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装有支撑件的门板前端的剖视图,所述支撑件具有现有技术的防风噪部;
图10B是示出图10A门板的前端在车辆的中心柱与所述防风噪部的末端接触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装有支撑件的门板前端的剖视图,所述支撑件具有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防风噪部;
图12是示出装有支撑件的门板前端的剖视图,所述支撑件具有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防风噪部;
图13是示出门板的前端装有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支撑件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本体的剖视图;以及
图15B是示出装有图15A所示的传感器本体的电动滑门装置的电气结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的是装有作为开闭装置的电动滑门装置1的车辆2。如图1所示,车辆2包括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车体3。在车体3的左侧形成有矩形的开口,该开口是门开口部4。所述门开口部4由导电金属材料形成的后门板5打开和关闭。后门板5具有与门开口部4的形状一致的矩形。如图2所示,导电前门板6设置在门开口部4的前方。门开口部4关上的状态下后门板5和前门板6之间设有上下延伸的导电中心柱7。
如图1所示,后门板5由致动机构11(驱动部)安装在车体3上。后门板5可以在前后方向移动,以打开和关闭门开口部4。致动机构11由设在车体3中的上轨道12、下轨道13和中轨道14以及设在后门板5中的上臂15、下臂16和中臂17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斯莫有限公司,未经阿斯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3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