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频率的动态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2796.8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九;马成东;李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频率 动态 调整 方法 | ||
1.一种定位频率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执行一次定位过程,获得定位信息;
B、根据所述定位信息确定定位器的移动因素;
C、根据所述移动因素计算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因素包括以下之一或任意结合:
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因素采用下述方式结合:
Δt=(a1Δt1+a2Δt2+a3Δt3)/(a1+a2+a3);
Δt为所要采用的到下次定位时间间隔;Δt1、Δt2和Δt3分别为根据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路线分别计出的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a1、a2和a3为加权值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因素为移动速度时;
步骤B为:根据定位器前次和当前的定位位置、前次与本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计算定位器移动速度,该移动速度=两次位置的距离/两次时间间隔;
步骤C为: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的快慢计算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短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
当移动速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选择该区间值对应的一较长的时间间隔作为执行下次定位过程的时间间隔;
当移动速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选择该区间值对应的一较短的时间间隔作为执行下次定位过程的时间间隔;
当移动速度位于第一、第二预设值之间,选择该区间值对应以一正常时间间隔作为执行下次定位过程的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计算采用下述公式:
Δt=f(v);
Δt为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v为移动速度;f为一曲线函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因素为移动方向时;
步骤B为:根据存储的前两次的定位位置所构成的直线,判断当前定位的位置在所述直线上的误差;
步骤C为:根据所述误差大小计算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短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误差小于一特定值时,还包括:
根据定位器前次和当前的定位位置、前次与本次定位的时间间隔计算定位器移动速度,该移动速度=两次位置的距离/两次时间间隔;
在执行下次定位前,根据上述移动速度、所述当前位置、所述直线方向,以及所要上报位置到所述当前的时间间隔,计算出该上报位置时刻的定位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因素为移动路线时;
步骤B为:根据当前定位位置、地图线路数据判断运行路线为到下一个路线分支的距离大小;
步骤C为:根据所述距离大小计算到下次定位的时间间隔长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到下一个路线分支的距离大于一特定值时,还包括:
根据定位器前次和当前定位位置和地图线路数据得到的移动轨迹计算出两定位位置间的路线长度,再结合前次和当前的时间间隔计算定位器移动速度,该移动速度=所述路线长度/时间间隔;
在执行下次定位前,根据上述移动速度、所述当前位置、所述地图线路数据,以及所要上报位置到所述当前的时间间隔,计算出该上报位置时刻的定位器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7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角法兰面半螺纹螺栓装置
- 下一篇:十角梅花全螺纹螺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