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滑板的文件夹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1874.2 | 申请日: | 201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春海 |
| 主分类号: | B42F13/20 | 分类号: | B42F13/20;B42F13/3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237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板 文件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件夹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滑板的文件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文件夹用于保持纸张,如专利号为“00809609.0”、专利名称为“用于将一叠文件保持在文件夹中的装置”的中国专利所示,文件夹的底板设置有弹片,弹片对文夹的钩架施加一弹性力,在手柄解除自锁后,弹片使钩架旋转而实现开夹动作,在关夹时,通过弹片的弹性力使手柄实现自锁。然而,弹片易疲劳损坏,在各种试架实验中,弹片都是最先被损坏的,弹片是文件夹中的寿命最短的部件。
第二,文件夹在开夹时,通过弹片弹起钩架和手柄,开夹时手柄会撞击钩架,噪音较大。
第三,弹片的弹性力较小,在文件夹装载的纸张较多时,弹性不能完全顶开钩架,钩架只能打开一个较小的角度,文件夹不能完全开夹。
为解决这一问题,如专利号为“200880023003.X”、专利名称为“纸张保持机构”的中国专利所示,它在底板上设置一平台,平台上滑设一开关件,钩架的中部杆体曲折,开关件设置有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钩架的中部杆体搭接于开关件的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之间,开关件在平台上沿水平方向滑动,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沿钩架的中部杆体水平滑动,在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经过钩架的中部杆体的曲折部时,通过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对钩架的中部杆体的反作用力迫使钩架的中部杆体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而使钩架旋转,最终实现开夹和关夹的目的。然而,在开关件的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沿钩架的中部杆体水平滑动的过程中,由于钩架的中部杆体存在曲折部,开关件水平滑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大,使用者需要施加一个较大的作用力才能驱动钩架旋转,非常费力。
使用者施加于开关件上的作用力是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开关件对钩架的有效作用力是开关件在纵向上的分力,因此,在开夹和关夹时,使用者需要施加一个较大的作用力才能驱动钩架旋转,非常费力。
开关件的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在设有曲折部的钩架的中部杆体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的变化较大,开关件的上致动部和下致动部在设有曲折部的钩架的中部杆体上滑动时不顺畅,致使文件夹在开夹和关夹时不顺畅。
因此,现有技术的文件夹有改进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滑板的文件夹,文件夹开关不需设置弹片,开夹和关夹顺畅和省力,并且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滑板的文件夹,包括底板、曲针、钩架、中耳、手柄和用于驱动钩架的且在开夹和关夹过程中能够自转的滑板,曲针固定于底板一侧,钩架枢接于底板另一侧,在关夹后钩架两侧的针体分别与相应的曲针搭接而构成一封闭的钩环,中耳固定于底板,手柄铰接于中耳,滑板一侧延伸出铰接体,铰接体铰接于手柄,钩架的中部杆体搭接于滑板,在旋转手柄从关夹状态旋转至开夹状态的过程中滑板绕铰接体的铰接轴旋转,且由手柄驱动的滑板在向上移动的同时水平向右移动而驱动钩架的针体与相应的曲针分开;在旋转手柄从开夹状态旋转至关夹状态的过程中滑板绕铰接体的铰接轴旋转,且由手柄驱动的滑板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水平向左移动而驱动钩架的针体与相应的曲针搭接成封闭的钩环。
所述钩架的中部杆体向中耳一侧偏移,钩架的中部杆体偏移到中耳旁侧。
所述铰接体设置于滑板的上方位置。
所述铰接体与滑板之间设置有供钩架的中部杆体嵌入的滑动通道,钩架的中部杆体穿设于铰接体与滑板之间的滑动通道。
所述滑板在手柄旋转至文件夹处于完全开夹状态时滑板抵顶钩架的中部杆体的转角处,滑板与钩架自锁。
所述钩架的中部杆体倾斜设置,滑板倾斜设置。
所述手柄为“L”型,手柄的第一端铰接于中耳,手柄的第二端设置有操作部,手柄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转折部,铰接体铰接于手柄的转折部或转折部旁侧的位置。
所述手柄的第二端延伸到底板的外侧。
所述手柄的中部铰接于中耳,手柄的上端部为操作部,手柄的下端部为摆臂,铰接体铰接于手柄的摆臂。
所述手柄的操作部设置于中耳上方的扇形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春海,未经林春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
- 下一篇:Cu2CdSnS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