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属间杂交的海藻育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1854.5 | 申请日: | 201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王铎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属间杂交 海藻 育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类育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属间杂交的海藻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属间杂交海藻。目前海藻育种工作所培育的海藻杂交品种也都是种内或种间杂交的品种或品系。尽管目前杂交育种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其育种材料都是局限于属内遗传物质的交换或组合,其获得的海藻经济性状仍保留着该属海藻的特性,尤其是对于产量、经济成分等性状无法得到显著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海藻经济性状的空间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属间杂交的海藻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个属海藻综合优点的人工海藻物种,从而获得具有综合经济性状优点的海藻新品种或新品系,提高其产量和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属间杂交的海藻育种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物理条件和培养液内的化学元素处理海带目不同属的海藻配子体细胞,使异属雌、雄配子体同步发育,形成属间杂交合子,并发育为大型孢子体(叶状体)。
所述的物理条件包括温度和光照,具体为温度8-16℃,光照强度为1000~4000lx,光照周期为8~16h。
所述的培养液内的化学元素包括氮、磷、铁,具体含量为硝酸氮含量20~80mg/L,磷酸盐含量为2~5 mg/L,二价铁盐含量为5~20 mg/L。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不同属海藻形态、产量、经济成分(褐藻胶、盐藻多糖)差异巨大的情况,通过属间杂交,培育具有两个属海藻综合优点的人工海藻物种,从而获得具有综合经济性状优点的海藻新品种或新品系,提高产量、经济成分等经济属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下面通过海带科海带属(Laminaria)海藻和翅藻科裙带菜属(Undaria)海藻属间杂交育种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实验材料为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雌性配子体细胞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雄性配子体细胞。其获得方式是通过成熟的海带孢子体采苗后,实验室分离出雌、雄配子体,然后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的细胞系。
本实施例主要是以培育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属间杂交种为目标。
将配子体细胞系粉碎为小段的细胞分支(1-3个细胞左右),按照雌雄细胞比例为1:1~1:3混合,培养条件为:温度8-16℃,光照强度为1000~4000lx,光照周期为8~16h,培养液为消毒海水,培养液内的化学元素含量为硝酸氮含量20~80mg/L,磷酸盐含量为2~5 mg/L,二价铁盐含量为5~20 mg/L。培养7-14天后,雌雄配子体产生精子囊和卵囊,同步排精后,即可形成属间杂交合子,进而发育为属间杂交孢子体(叶状体)。
将培育的叶状体小苗进行海上养殖实验,观察其性状表达;同时为验证杂交可靠性,同步养殖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进行比较。经过5~10个月养殖,观察成熟的孢子体,进行性状比较分析,形态性状介于海带和厚叶解曼藻之间的孢子体即为属间杂交孢子体(叶状体)。
利用本技术方法获得的属间杂交海藻,其综合经济性状优于亲本,主要体现在产量性状和经济成分高等方面。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可以进行改变,例如,实验材料可以选取海带雄性配子体和裙带菜雌性配子体细胞,或者实验材料可以选取雌性配子体克隆或雄性配子体克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