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1236.0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6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柱;伍有刚;陈建国;罗宁;王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04C5/01;E04C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1008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洞室顶拱模喷 混凝土 施工 结构 工艺 | ||
1.一种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包括锚杆、钢结构、混凝土和模板,其特征在于:锚杆固定在基岩内,钢结构通过锚杆固定,可拆卸模板悬挂固定并与基岩构成洞室顶拱浇筑空间,混凝土通过模喷位于浇筑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模板悬挂固定结构是:在钢结构上外表面有绑扎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9),横向围拎钢管(17)有按照设计半径尺寸加工弯曲成的洞室顶拱曲率,铅丝(10)与钢结构绑扎固定纵向围拎钢管(11)于最外层,纵向围拎钢管(11)支撑横向围拎钢管(17)将模板(6)固定在混凝土保护层垫块(9)和横向围拎钢管(1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包括内层钢筋网(3)、L形连接筋(8)、工字钢(4)和外层钢筋网(5);
所述内层钢筋网(3)焊接固定在锚杆上靠近基岩表面,内层钢筋网(3)全覆盖基岩;
所述L形连接筋(8)的一边焊接固定在锚杆上,一边与工字钢(4)焊接固定,工字钢(4)在洞室纵向间隔布置;
所述外层钢筋网(5)通过工字钢(4)焊接固定,位于工字钢(4)外侧,全覆盖基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模板绑扎固定在钢结构的外层钢筋网(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筋网(3)和外层钢筋网(5)的纵向和横向钢筋间距是2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6)长1.5m,宽不大于1m。
7.一种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基岩面处理,开挖后进行岩石面(1)欠挖处理及松动岩块的清除;
B、锚杆施工,搭设施工平台(13),进行锚杆(2)钻孔和灌注;
C、内层钢筋网安装,通过锚杆(2)焊接内层钢筋网的架力钢筋,然后将内层钢筋(3)按照设计间排距20×20cm进行绑扎安装;
D、工字钢安装,将L形连接筋(8)的一边焊接固定在锚杆(2)上,另一边焊接固定工字钢(4);
C、外层钢筋网安装,按照设计排距20cm将水平钢筋焊接在工字钢(4)的外侧面上,再将纵向钢筋按照设计间距20cm绑扎在水平钢筋上构成外层钢筋网(5);
D、模板安装,在外层钢筋网(5)上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9),垫块(9)按照长每块模板1.5m长范围内绑扎2块,排距为75cm,垫块(9)绑扎好后进行模板(6)安装,模板(6)安装高度不大于1.0米,随模喷混凝土(7)的上升增加高度,在混凝土(7)喷到顶部之前将顶拱模板(6)封闭,模板(6)的横向围拎钢管(17)按照设计半径尺寸加工弯曲成形,利用铅丝(10)与外层钢筋网(5)绑扎固定纵向围拎钢管(11)支撑横向围拎钢管(17)将模板(6)固定;
E、喷混凝土,自下而上进行混凝土喷射,喷头(12)离受喷面的距离不超过1.0米,喷射到顶部时,从侧面进行喷射,并在封闭模板(6)时采取顶部分段退步封闭进行封闭喷射,3米长一段分成两段进行封闭,同时在顶部位置加设振捣棒,以防止在顶部时受空间的限制喷设骨料集中形成托空;
F、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拆除模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2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声风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测井资料检测高压盐水层孔隙压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