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减排的大菱鲆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1026.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7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何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1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大菱鲆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鱼类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大菱鲆育苗率和免疫力,促进大菱鲆苗种的快速生长、改善水质、节水节能和绿色低碳的无公害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于海水底栖鲆鲽鱼类。欧洲已达到产业化养殖水平,它性格温顺,很少互相残咬,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迅速,易接受配合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在山东、河北、辽宁沿渤海地区已形成养殖高潮,人工苗种需求量很大,目前育苗成活率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
大菱鲆在仔鱼期非常脆弱,而且苗种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白化率、畸形率、变态死亡率极高,病害频繁发生。大菱鲆对细菌很敏感,细菌病是仔鱼期危害最大的疾病,大菱鲆育苗的困难点主要是开口初期和仔鱼“开鳔”。开鳔期间会有较大损失,死亡率在50%以上。目前主要靠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不但容易形成抗药性,还会导致一些流行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影响苗种质量。
“温室+深井水育苗”是目前大菱鲆育苗最普遍的模式。这种育苗模式需要大量的水循环,地下井水的过度开采使用,不仅浪费资源和能源,导致水资源枯竭,还会严重影响地质概况,为地质灾害埋下隐患。大量的养殖废水排放,也造成海洋水体的严重污染。
蛭弧菌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宿主细菌裂解的一类细菌。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蛭弧菌的生活史可分为脱离宿主细菌、具有鞭毛、自由游泳的游泳体状态和在宿主细菌内生长发育的蛭质体状态。
将蛭弧菌游泳体和蛭质体的混合体用于大菱鲆的育苗,对育苗水体和饵料进行处理,可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潜在致病菌,兼具游泳体起效快,活力强和蛭 质体制备、保存容易,杀菌作用时间更久和环境耐受力更强的优点。从而克服了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和常规消毒剂残留带来的鱼苗质量问题。同时在蛭质体发育期间,所入侵的宿主虽已无活性,但蛭弧菌并不改变宿主细胞的表面结构,使原宿主仍具有抗原作用,因此不影响宿主的免疫原性,可刺激生物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故蛭质体形式是潜在的疫苗在育苗过程中有提高苗种的免疫力的功能。
另一方面蛭弧菌能提高幼苗免疫力,促进幼苗发育和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已有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制剂,无论是在食品工业还是在(海洋)水产养殖等领域,蛭弧菌的应用均是安全的。例如:在国外,Lenz and Hespell(1978)研究发现,蛭弧菌及对动物及人的细胞不具侵染性[Lenz R.W.,Hespell R.B.Attempts to grow bedellovibrios micurgically-injected into animal cells.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78,119(3):245-248]。在国内,林茂等(2006)研究了蛭弧菌对鱼类细胞的作用,发现它对鱼类细菌没有侵染作用[林茂,杨先乐,薛晖,曹海鹏,邱军强。蛭弧菌BDH21 02对鱼类细胞及病原菌的作用。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7-11]。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对大菱鲆幼体发育过程中使用蛭弧菌蛭质体和游泳体的混合菌液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的大菱鲆育苗方法;该育苗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大菱鲆发病率、畸形率和白化率,成活率高,苗种质量好,改善水质,节水节能,绿色低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能减排的大菱鲆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亲鱼的选择:
从养殖的2龄大菱鲆成鱼中选择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活泼、体表光亮、生长速度快和体重在1.7~2.2kg的亲体作为亲鱼;
(2)亲鱼强化培养:
将亲鱼按雌雄2∶1的比例,在亲鱼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在培育池中加入 蛭弧菌游泳体和蛭质体的混合体菌液,使池水中的蛭弧菌游泳体和蛭质体的混合体菌液的起始浓度达10~107pfu/mL;饵料在投入培育池前用浓度为10~107pfu/mL的蛭弧菌游泳体和蛭质体的混合体菌液浸泡15~30min;
(3)采卵、受精和孵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蒜蓉低盐桔梗酱菜的腌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