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货架翻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0544.1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伍国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国保 |
主分类号: | B62J7/00 | 分类号: | B62J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05 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货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板,尤其是一种电动车货架翻板,属于摩托车、电动车附属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电动车的脚架上设计有载货架,这样既能载人又能载物,但目前的载货架基本是固定的,在不需要载物时,会使电动车占用更多的空间。有些电动车将货架设计成翻板式的,可以进行翻折。已有的摩托车、电动车货架翻板是通过一根轴穿过侧翻货架的连接套管,两端支撑在脚架上,形成可以绕中间轴转动的可翻转结构,但是翻板翻转后是利用轴两端的耳片上设置的卡槽固定的,在翻转时需要进行手动,带来不便,尤其是在雨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结构简单的电动车货架翻板。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货架翻板,包括边管和翻板,翻板的一侧设置翻板轴管,翻板的另一侧呈圆弧形,围绕翻板的另一侧设置圆弧形翻板边管;特征是:在所述边管上有与翻板轴管的前后端分别对应的第一耳片和第二耳片,所述翻板轴管的前端穿过第一耳片后在端部安装垫片,并用螺母固定,所述翻板轴管的后端穿过第二耳片后在端部安装防水垫;在所述翻板轴管的前后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翻板可以翻板轴管为轴进行翻转。
所述第一弹簧紧压在第一耳片和垫片之间或紧压在第一耳片和翻板边管之间。
所述第二弹簧紧压在第二耳片和翻板边管之间或紧压在第二耳片和防水垫之间。
所述第一耳片上设有可将翻板轴管的前端穿过的第一孔和弧形滑槽。所述翻板边管的端部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可在滑槽内滑动。
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对应的第一耳片的边缘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弧形滑槽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一耳片的边缘凸设有第二限位挡块。
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的凸出方向朝向翻板边管的一侧。
所述第二耳片上设有可将翻板轴管的后端穿过的第二孔。
本发明的优点是:翻转灵活,不需要用手动来进行翻转,方便、实用,使得人们使用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耳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电动车货架翻板包括边管1、螺母2、垫片3、第一弹簧4、定位销5、第一耳片6、翻板边管7、翻板8、翻板轴管9、第二弹簧10、第二耳片11、防水垫12、第一孔13、第二孔14、滑槽15、第一限位挡块16、第二限位挡块17等。
本发明包括边管1和翻板8,翻板8的一侧设置翻板轴管9,翻板8的另一侧呈圆弧形,围绕翻板8的另一侧设置圆弧形翻板边管7;在边管1上有与翻板轴管9的前后端分别对应的第一耳片6和第二耳片11,所述翻板轴管9的前端穿过第一耳片6后在端部安装垫片3,并用螺母2固定,所述翻板轴管9的后端穿过第二耳片11后在端部安装防水垫12;在翻板轴管9的前后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10;所述翻板8可以翻板轴管9为轴进行翻转;
所述第一弹簧4紧压在第一耳片6和垫片3之间或紧压在第一耳片6和翻板边管7之间使翻板轴管9不出现松动;
所述第二弹簧10紧压在第二耳片11和翻板边管7之间或紧压在第二耳片11和防水垫12之间使翻板轴管9不出现松动;
所述第一耳片6上设有可将翻板轴管9的前端穿过的第一孔13和弧形滑槽15;所述翻板边管7的端部上设有定位销5,所述定位销5可在滑槽15内滑动;
所述第二耳片11上设有可将翻板轴管9的后端穿过的第二孔14;
所述弧形滑槽15的一端对应的第一耳片6的边缘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16,弧形滑槽15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一耳片6的边缘凸设有第二限位挡块17;
所述第一限位挡块16和第二限位挡块17的凸出方向朝向翻板边管7的一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翻板8依靠翻板轴管9的转动进行翻转,翻板轴管9两端的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10可以防止翻板轴管9出现松动;翻板轴管9前端的第一耳片6上设置的滑槽15可保证翻板8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不会翻转出界;并且第一耳片6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块16和第二限位挡块17分别设置在滑槽15的两端,在第一耳片6发生损块后,还能保证翻板8在一定的范围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国保,未经伍国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晶氧化镁-碳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常闭式智能防跑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