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炉及其焙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70111.6 | 申请日: | 201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心;吕博;崔银河;于国友;张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炭素 制品 二次 焙烧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焙烧炉,尤其涉及炭素和石墨生产领域的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炉及其焙烧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焙烧是生产高等级炭素制品和石墨制品的核心工序,其作用是将经过沥青浸渍的炭素焙烧品装入二次焙烧装置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温度曲线加热,使浸入炭素制品表层一定深度空隙内的沥青排出挥发份、实现沥青炭化,从而提高炭素制品的密度及其它物理性能,生产出高等级的炭素制品、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原坯或其它沥青浸渍制品。
现有的炭素制品二次焙烧过程,主要是采用二次焙烧隧道窑来完成。在二次焙烧过程中,为了防止炭素制品氧化,需要把经过浸渍的炭素制品预先装入专用的金属匣钵内,在密封状态下由台车送入二次焙烧隧道窑,按照既定的加热曲线进行焙烧。待加热和均热过程完成以后,再按照既定的冷却曲线降温。完成上述过程后即可出窑并进入下一工序。采用上述的二次焙烧隧道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在焙烧过程中从匣钵中排出的挥发份得不到充分燃烧,特别是在低温带大量排出的挥发份燃烧率更低,其中未燃烧的一部分将随隧道窑尾气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未能燃烧的另一部分挥发份,在排放过程中凝结沉积在烟道和风机上,将 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对其进行的定期清理将会影响正常生产;3、当隧道窑的排烟温度发生波动时,上述设备内的可燃沉积物将会是极其敏感的危险源,存在着极大的爆炸隐患;4、由于台车和匣钵在空间上的影响,二次焙烧隧道窑存在着同一截面上温度不均匀、温差大等缺点。特别是在高温带,这种温差更为明显,这对于二次焙烧产品的产量、质量、成品率及能耗都有不利影响;5、二次焙烧隧道窑对窑体强度和材质要求高、所需要的配套机械设备复杂,并且数量较多,因而投资大;6、二次焙烧隧道窑生产运行中伴随着大量的金属匣钵消耗,而这些金属匣钵的材质是昂贵的耐热合金钢,因此其生产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炉及其焙烧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二次焙烧装置挥发份利用率低、污染环境、节能效果差、严重腐蚀配套设备、存在危险隐患、窑内温度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投资大、生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炭素制品二次焙烧炉,其结构如下:在炉体内炉子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排炉室,每排炉室由多个室单体组成,每个炉室单体由n个火道分割为n-1个料箱,料箱由两侧的火道墙和两端部的横墙及料箱底组成,每个料箱顶部设有密封用的轻型保温炉盖;火道墙上部设有挥发份平衡通道,在横墙上部设有挥发份流通道,两排炉室的端头采用连通火道连接,挥发份流通控制闸板从横墙顶部插入到挥发份流通道内,在横墙上表面设有排烟口,排烟口与排烟装置相通,排烟装置与总烟道相通;相邻炉室单体的 火道墙之间设有火道闸板。
所述的n为一个炉室的火道数量,每个炉室中的火道数量是3~21个。
所述的每个料箱口设有放置轻型保温炉盖的密封槽。
所述的密封槽的材质是耐热金属或耐火材料;密封槽密封结构为凹槽型、密封刀型或迷宫型。
所述的轻型保温炉盖上设有安全防爆装置。
所述的防爆装置数量范围为1~16个。
所述的轻型保温炉盖上设有料箱测温孔。
所述的料箱测温孔数量为1~8个。
所述的连通火道采用耐火材料砌筑或金属壳体内衬为耐火材料。
所述的连通火道是单道式或多通道式。
所述的多通道式的通道数量范围为2~n个,其中n为一个炉室的火道数量,每个炉室中的火道数量是3~21个。
所述的总烟道为四面环绕炉体呈闭环型、三面环绕炉体呈U型或设在炉子中心线上呈一字型。
所述的挥发份流通控制闸板材料是耐热金属或是耐火材料。
所述的挥发份流通道控制闸板工作方式是插入式或旋转式。
所述的挥发份流通道闸板顶部的闸板柄露出炉面部分为折叠结构。
所述的挥发份流通道上设在密封堵。
所述的料箱是整体镶嵌在横墙内,料箱是由带有双子母口的“Z”型异型耐火砖组合砌筑。
所述的火道墙内设有折流墙。
所述的挥发份平衡通道中间设有金属膨胀节。
所述的测温装置设在动转炉室的炉面上,其测温元件分别插入火道墙上的操作孔内或料箱内;冷却装置设在加热完毕、已离开加热系统的炉室横墙上;所述火焰监测装置设在运转炉室中的加热炉室炉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汽车闪光单元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