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式炉排系统过渡平台中间连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8379.6 | 申请日: | 201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徐明;林顺洪;肖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3H17/00 | 分类号: | F23H17/00;F23G5/4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113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系统 过渡 平台 中间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分段式炉排系统过渡平台中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卫生填埋、堆肥、废品回收等。在垃圾处理常规技术中,焚烧处理具有减量效果明显,无害化彻底,占地量小,余热能得到利用,二次污染少等优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废弃物焚烧炉的最重要的部件是焚烧炉炉排系统。焚烧炉炉排系统负责炉内垃圾运送,同时提高垃圾与空气的混合和扰动度,提高燃烧效率。
现在已有多种类型的焚烧炉排系统问世,尤其是所谓的往复式焚烧炉排系统。往复炉排形式的炉排片像屋顶瓦片一样有规则地重叠在一起,组成垃圾燃烧的支撑体。可前后运动的活动炉排片与固定炉排片交替相间,其相对运动引起垃圾向前、后运动。根据垃圾在炉排上的运动形式,炉排可分为顺推式和倾斜逆推式两种。顺推式炉排其活动片的运动方向与垃圾在炉内的运动方向一致,而倾斜逆推式炉排的活动片,其运动方向与垃圾下行的方向相反。
现有的炉排系统前、后段之间的连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现有结构直接将两段搭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炉排面,保持一个连续炉排面,这与单段炉排系统结构形式基本一致。但由于顺推和逆推作用方向相反,会在结合处形成堆积、往复推料现象,影响了炉排系统对料层的输送效果,若垃圾物化特性变化较大时,将影响燃烧工艺。
2. 现有的前段炉排末端直接与后段炉排前端保持一定高度差,虽然打破了炉排面的连续性,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落料打散,但前段无论顺推或逆推炉排,其末端易滑料,若料层结团结块较严重时,会成堆跌落,影响后段垃圾正常燃烧过程,对炉排系统结构部分冲击载荷较大,所以得防止固体废弃物的成堆跌落。
3.现有的前段炉排末端直接与后段炉排前端保持一定高度差,打破了炉排面的连续性。前段炉排末端被暴露在高温燃烧区域,该区域结构易烧损,发生高温氧化等破坏,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前段炉排末端滑料、实现固体废弃物落料打散的分段式炉排系统过渡平台中间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段式炉排系统过渡平台中间连接装置,包括前段炉排和后段炉排,前段炉排的尾端与后段炉排的前端之间具有高度落差,其关键在于:所述前段炉排的尾端通过耐火过渡平台与后段炉排的前端衔接,在耐火过渡平台内设置有钢梁,该钢梁的端部支撑于炉排的边梁钢结构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前段炉排的尾端与后段炉排的前端之间设置耐火过渡平台,打破了炉排面的连续性,能有效防止前段炉排末端滑料,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落料打散,既保证了炉排系统对料层的输送效果,又避免了垃圾物化特性变化较大时燃烧工艺受影响。同时,前段炉排末端不会暴露在高温燃烧区域,防止了该区域结构被烧损以及发生高温氧化等破坏,结构的稳定性好。另外,耐火过渡平台由其内部钢梁固定支撑于边梁钢结构上,平台的耐火材料结构承重由边梁钢结构承受,不会影响炉排系统承重负荷。
所述前段炉排尾端的固定炉排板由第一固定横梁支撑,并通过弹性高温耐火材料搭接在耐火过渡平台上部;所述后段炉排前端的固定炉排板由第二固定横梁支撑,且通过弹性高温耐火材料搭接在耐火过渡平台下部。前段炉排尾端的固定炉排板和后段炉排前端的固定炉排板均使炉排系统负荷与耐火过渡平台负荷分离,互不干涉,弹性高温耐火材料解决两者热膨胀不均问题。
所述前段炉排尾端的固定炉排板的前面形成一定宽度的小平台,可以防止固体废弃物的成堆跌落,且向前凸起对物料干燥燃烧均有利,前段炉排末端与高温燃烧区域被耐火过渡平台隔离开来。
为了增强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并便于选材、降低成本,所述耐火过渡平台内从上往下设置有多根钢梁,该钢梁的截面为“工”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前段炉排为顺推式炉排,后段炉排为逆推式炉排;或者,所述前段炉排为逆推式炉排,后段炉排为顺推式炉排。
有益效果:本发明打破了炉排面的连续性,能有效防止前段炉排末端滑料,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落料打散,结构的稳定性好,并且不会影响炉排系统的承重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前段炉排1布置在后段炉排2的前方,该前段炉排1为顺推式炉排,后段炉排2为逆推式炉排;或者,前段炉排1为逆推式炉排,后段炉排2为顺推式炉排。所述顺推式炉排及逆推式炉排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前段炉排1的尾端与后段炉排2的前端之间具有高度落差,高度落差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前段炉排1的尾端与后段炉排2的前端之间设置耐火过渡平台3,前段炉排1的尾端通过耐火过渡平台3与后段炉排2的前端衔接。所述前段炉排1尾端的固定炉排板由第一固定横梁1a支撑,该固定炉排板通过弹性高温耐火材料5搭接在耐火过渡平台3上部,且该固定炉排板的前面形成一定宽度的小平台。所述后段炉排2前端的固定炉排板由第二固定横梁2a支撑,该固定炉排板通过弹性高温耐火材料6搭接在耐火过渡平台3下部。所述耐火过渡平台3内从上往下设置有多根钢梁4,该钢梁4的截面为“工”字形或其它适合的形状,各钢梁4的端部支撑于炉排的边梁钢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8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暖系统的分时分温控制器
- 下一篇:泛光吸顶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