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文物柜的交替式湿度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8166.3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文;杨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2/02 | 分类号: | G05D22/02;C08L51/00;C08K9/00;C08K3/34;C08K3/28;C08K3/24;C09K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33216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文物 交替 湿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保护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文物柜的交替式湿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温度、湿度是衡量微环境状况的两项重要参数,在文物保护领域,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对文物造成的不良后果远比温度波动大、调控难度也更大。文物的多种老化反应与湿度变化密切相关,过分干燥与过分潮湿均会对文物造成破坏。由于我国潮湿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有时高达95%~100%,北方干燥时期的相对湿度甚至可以达到10%以下,因此,控制环境湿度对文物保存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控制微环境温度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控制湿度却相对比较困难,湿度的调节方式可归结为机械调节和非机械调节。调节湿度的机械主要有去湿机、增湿机及恒湿空调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但每天24小时连续开机调节湿度不仅能耗大,而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非机械调节主要指利用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自主、自适应地调节环境湿度,这种方式无需任何机械设备和能源消耗,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控制调节方法,特别适用于文物展柜、储藏柜等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调节,优点是非常节能和环保、不怕停电,缺点是调湿剂有湿容量的限制、需要定期人工再生。
非机械调节的调湿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特种硅胶、海泡石、无机盐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各有优缺点。复合调湿材料是将不同类型的调湿材料与其它辅助材料混合反应后制得的,最常见的是高吸水性树脂与无机填料复合制备而成的调湿材料。发明专利CN200910101489.0公布了一种调温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微环境的湿度调节,但其中的聚乙二醇和明胶会使海泡石自身的孔堵塞,而且水分子进入树脂内部后不容易脱附,所以材料的吸放湿性能、特别是放湿性能受到限制,容易出现放湿滞后的现象、湿容量也不够大。本发明在调湿剂的制备过程中,在调湿剂内部形成纳米孔结构,海泡石能直接通过调湿剂本身的孔道进行吸附,而且调湿剂内形成的多孔道结构,吸放湿迅速,能进一步提高调湿速率,本发明的调湿剂较上述专利具有更高的调湿速率和更大的湿含量,这使非机械调节的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文物柜的交替式湿度控制方法,解决恒湿机24小时连续开机调节湿度不仅能耗大,而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及调湿剂有湿容量的限制、需要定期人工再生的难题。
一种节能文物柜的交替式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度调节器1在操作人员早上上班时开启,下午下班时关闭,当湿度调节器1处于工作状态时,由湿度调节器1调湿处理后的气体穿过调湿剂2,气体先与调湿剂接触后再进入文物柜3中,对柜中的湿度进行调节,然后气体被抽回到湿度调节器1内,湿度调节器1再次对气体进行调湿处理,依次往复循环;当柜内湿度达到预定范围内时,湿度调节器自动暂停工作;柜内湿度超出预定范围时,湿度调节器自动启动;在湿度调节器1关闭期间,由调湿剂2自动调节文物柜3中的湿度;文物柜有效体积(m3)与调湿剂质量(kg)之比为1∶0.2~1∶2;湿度调节器选用恒湿空调,或者在高湿地区采用减湿机,在低湿地区采用增湿机;
所述调湿剂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A)按质量份数取1~20份聚丙烯酰胺,3份丙烯酰胺,3份聚丙烯酸钠,3份乙基纤维素,3份粒度为100目、经过活化处理的海泡石,加入到装有40~80份水的反应釜中,在温度为60~80℃下搅拌反应10分钟;
B)按步骤A)的质量份数取0.06份硝酸铈铵,0.008份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0.2~0.8份氯化铝,0.2~1.5份氯化钙,分别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反应20~40分钟,按步骤A)的质量份数取0.2~2份碳酸氢钠加入到上述反应器中,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反应4小时,得到合成产物;
C)将合成产物烘干,在150℃下加热处理2小时,得到调湿剂,分包装待用。
湿度调节利用湿度调节器、调湿剂分别交替进行,在湿度调节器开启期间,由湿度调节器(1)除湿处理后的气体先经过加热装置(2)加热,利用加热降湿的原理、进一步降低气体湿度,加热后的低湿气体穿过调湿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8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