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尘器灰斗的料位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7900.4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陶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4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6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器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位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除尘器灰斗的料位检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压力变送器对除尘器灰斗的负压系统进行料位检测。
背景技术
除尘器灰斗是除尘器用于临时储存收集粉尘的部件;为了解除尘器灰斗中存在的粉尘量,一般在除尘器灰斗上设置料位开关,检测除尘器灰斗中粉尘的储存数量。
一般除尘器灰斗采用的均为接触式料位开关,即所述料位开关与粉尘直接接触;当料位开关接触到了粉尘,那么就说明粉尘的储存位置已经到了料位开关所安装的位置,如料位开关安装在除尘器灰斗高度数值的4/5处,当该料位开关产生料位信号时就说明灰斗内的粉尘储存高度已经到了灰斗高度数值的4/5处。但是上述接触式料位开关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当除尘器灰斗内的粉尘具有粘性时,会导致粉尘粘附在料位开关上,无论粉尘储存高度是否达到料位开关所安装的位置,粘附在料位开关上的粉尘仍会使料位开关发出料位信号,从而产生误报警,影响除尘器灰斗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除尘器灰斗的料位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安全可靠。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器灰斗的料位检测装置,包括除尘器灰斗;所述除尘器灰斗的下部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上设有导压管,所述导压管对应于与压力变送器相连的另一端设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与导压管相连通;检测管对应于与导压管相连的另一端伸入除尘器灰斗内。
所述检测管对应于伸入除尘器灰斗的另一端部设有法兰。所述检测管对应于伸入除尘器灰斗的另一端设有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与检测管相连通。所述压缩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除尘器灰斗的上部设有布袋除尘器。
本发明的优点:压力变送器通过导压管及检测管对除尘器灰斗进行压力检测;当除尘器灰斗的粉尘量低于检测管的安装高度时,压力变送器检测的压力与除尘器灰斗内的负压相等;当除尘器灰斗内的粉尘量高于检测管的安装高度时,压力变送器检测的压力为零,从而能够得到除尘器灰斗内的粉尘量;所述检测管与压力变送器相应配合,避免了接触式料位开关的检测误动作。压缩空气管内的压缩空气可以对检测管内部进行吹扫,防止粉尘堵塞检测管;压缩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能够实现对检测管的吹扫实现自动控制,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检测管1、电磁阀2、压缩空气管3、法兰4、压力变送器5、导压管6、除尘器灰斗7及布袋除尘器8。
如图1所示:所述除尘器灰斗7的上部设有布袋除尘器8,所述布袋除尘器8输出的粉尘落在除尘器灰斗7的底部,除尘器灰斗7内处于负压状态。除尘器灰斗7的下部设有压力变送器5,所述压力变送器5上设有导压管6,所述导压管6对应于与压力变送器5相连的另一端设有就爱内侧关1;所述检测管1对应于与导压管6相连的另一端伸入除尘器灰斗7内,位于除尘器灰斗7的下部。当检测管1与除尘器灰斗7相连通时,检测管1通过导压管6将压力输送到压力变送器5上,压力变送器5能够检测到除尘器灰斗7的压力;当除尘器灰斗7下部的粉尘量超过检测管1的安装高度时,粉尘将检测管1覆盖,导压管6内部与除尘器灰斗7相隔绝,压力变送器5检测到除尘器灰斗7的压力为零,从而能够判断出除尘器灰斗7内的粉尘量。
检测管1对应于伸入除尘器灰斗7内的另一端设有法兰4,通过拆卸法兰4能够观察检测管1是否通畅。检测管1对应于设置法兰4的端部还设有压缩空气管3,所述压缩空气管3与检测管1相连通;压缩空气管3内的压缩空气能够吹扫检测管1内的粉尘。压缩空气管3上安装有电磁阀2,通过控制电磁阀2的开闭,能够控制压缩空气管3内的压缩空气对检测管1的吹扫,避免粉尘堵塞检测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