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7739.0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5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安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艾江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2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煤矿 掘进 工作面 瓦斯 爆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瓦斯治理技术,具体为一种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的防治瓦斯爆炸的措施主要是采用压入式通风来稀释工作面瓦斯的浓度,使之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同时严格控制井下明火的产生,加强监测监控瓦斯浓度的变化。理论上这些办法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发现诸多问题,例如火源的控制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火花的产生,例如采取各种防爆的电器设备,但是一些意外的火源确难以控制。这些意外的火源也是发生瓦斯爆炸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即时监测监控瓦斯浓度的设备有可能发生损坏,一旦发生损坏,就有可能引起事故发生。在通风方式上,现有的通风方式是通风机连接直径为0.5-0.8米的导风筒,通过不间断的送风来稀释工作面的瓦斯,并且在采煤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进风和回风的不间断贯通。其缺点是从联络巷道口到采煤工作面数百米的距离内还存留着采煤过程中放炮或者机掘产生的大量瓦斯的涌出,以及两帮的瓦斯涌出积累,这些瓦斯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稀释处理。当瓦斯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依然有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掘进巷道内及工作面的瓦斯的治理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不断安装隔离层跟随掘进工作面正面煤墙壁的进度的措施始终将巷道从纵向分为两层结构,其中一层为进风巷道,另一层为回风巷道。
所述的两层结构为内外层结构,内层为进风巷道,为半圆拱形或梯形结构,外层为回风巷道。所述的两层结构为上下层结构,下层为进风巷道,上层为回风巷道;所述的两层结构为左右巷结构,一侧为进风巷道,另一侧为回风巷道。
此隔离层可以为钢板,混凝土预制板,玻璃钢板等材料制成,做成相应形状的模板后,在巷道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连接延长,可以现场制作业可以利用模具预制后运送到巷道内使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巷道一分为二,一条进风,一条回风,进风巷相对独立密闭,不会产生瓦斯积聚现象,人员及机器设备均可在进风巷道内安全工作,而且进风巷的截面积变大,回风效果非常良好。所述的隔离层始终与工作面紧跟,在采煤过程中涌出的瓦斯在超过0.5米的距离稀释后就立刻进入回风巷,而被带出巷道,工作面的瓦斯始终被快速稀释带走,不会产生积聚现象,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煤块掉落也可以被隔离而保护了工作人员,同时巷道煤帮产生的瓦斯也会通过回风巷排走,绝对不会进入进风巷,进风巷内的机械装置产生明火时,也不会和瓦斯接触,从而保证了巷道的绝对安全。进风巷道内与工作面的粉尘含量减少了90%以上,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去掉了局部通风机,节省了通风的电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图1a为图1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二
图2a为图2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三
图3a为图3的侧视图
图中:1-隔离层、2-回风巷道口、3-隔离层端头和瓦斯稀释点、4-工作面正面煤墙壁、5-隔离层连接点、6-外层煤墙壁、7-进风巷道、8-回风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治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方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不断安装隔离层1跟随掘进工作面正面煤墙壁4的进度的措施始终将巷道分为两层结构,其中一层为进风巷道7,另一层为回风巷道8。
具体实施例1,如图1、1a所示意,所述的两层结构为内外层结构,内层为进风巷道7,为半圆拱形或梯形结构,外层为回风巷道8。开掘进巷道口的形状为半圆拱形,规格为宽1.8米高1.8米,梯形的话,底宽2米,顶高1.8米,顶宽1.8米;当掘进到20米左右时加大到半圆拱形宽3.5米,高3,5米,梯形底宽加到3.5米,顶宽加大到2.5米,高3.5米。然后开始建造隔离层,同时在外层煤壁开回风巷道口2,(也可采用联络巷),此巷道通往回风巷;内外层通风隔离层的端头和瓦斯稀释点3,与采煤工作面正面煤壁4,左右两侧煤壁6,顶板的距离不得大于0.5米,工作面采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瓦斯,在距离工作面0.5米的距离上即可被稀释带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艾江,未经安艾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肥及其自然荫式堆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三乙胺的污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