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校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7415.7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华安计量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G01F25/00;G01L27/00;G01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6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校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校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校准装置的涉及范围很广,但是对于特殊环境的多种数值的校准装置很少有见。飞机专用的测试设备校准的数值很多,包括整个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参数等。然而对于这些参数的校准会有对应的多种校准装置组合的设备。现有的组合校准装置各仪器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在一定的环境下造成很大的误差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校准装置,它的测量室内各部件不会因为受到高压产生变形,从而确保了校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压力传感器1、高压球阀2、高压节流阀3、过滤器4、温度传感器5、流量计6、法兰7和钢质管道8;第一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第一段钢质管道8与第二段钢质管道8通过法兰7连接,第二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高压球阀2和高压节流阀3,第二段钢质管道8通过法兰7与第三段钢质管道8连接,第三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过滤器4,第三段钢质管道8通过法兰7与第四段钢质管道8和第五段钢质管道8连接,第四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温度 传感器5,第五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流量计6。
所述的流量计6采用刮板流量计,该流量计是一种容积式流量计,也称正排量流量计。当流体流进测量室时随着转子的转动,测量室的流体同时移动直至被排出,从而测出介质的流量。其流量范围宽,测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流量计内部没有金属间的直接接触,精度不受压力波动影响;采用双室结构,流量计精度不受温度波动影响,可以实现高压力状态下的测量。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采用精密压力模块,该模块输出准确度优于0.1%,经过A/D转换、信号处理后最终显示结果准确度可达0.1%,测量重复性优于0.05%。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采用进口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引入的测量误差优于1℃,具有高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流量计为钢质外壳,双室结构,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室内外充满介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相同的系统压力,测量室内各部件不会因为受到高压产生变形,从而确保了校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压力传感器1、高压球阀2、高压节流阀3、过滤器4、温度传感器5、流量计6、法兰7和钢质管道8;第一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第一段钢质管道8与第二段钢质管道8通过法兰7连接,第二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高压球阀2和高压节流阀3,第二段钢质管道8 通过法兰7与第三段钢质管道8连接,第三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过滤器4,第三段钢质管道8通过法兰7与第四段钢质管道8和第五段钢质管道8连接,第四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第五段钢质管道8上设置有流量计6。
所述的流量计6采用刮板流量计,该流量计是一种容积式流量计,也称正排量流量计。当流体流进测量室时随着转子的转动,测量室的流体同时移动直至被排出,从而测出介质的流量。其流量范围宽,测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流量计内部没有金属间的直接接触,精度不受压力波动影响;采用双室结构,流量计精度不受温度波动影响,可以实现高压力状态下的测量。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采用精密压力模块,该模块输出准确度优于0.1%,经过A/D转换、信号处理后最终显示结果准确度可达0.1%,测量重复性优于0.05%。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采用进口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引入的测量误差优于1℃,具有高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流量计为钢质外壳,双室结构,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室内外充满介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相同的系统压力,测量室内各部件不会因为受到高压产生变形,从而确保了校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华安计量检测中心,未经黑龙江华安计量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