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67019.4 申请日: 2010-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1942513A 公开(公告)日: 2011-01-12
发明(设计)人: 庄卫东;顾大勇;杨泽;李永进;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博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G01N33/543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何平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制备生物芯片的载体主要有玻片、硅片、金属片、尼龙膜等,硅片、金属片和尼龙膜芯片价格昂贵,普通芯片的载体常用玻璃芯片,但玻璃芯片易碎且包被的有机薄膜容易脱落,探针分子不稳定,实验结果重复性差,实验结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的探针分子稳定的生物芯片。

同时,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的探针分子稳定的生物芯片制备方法。

一种生物芯片,应用多微孔板作为芯片载体,多微孔板的孔底固着有包被层,包被层上固定有与待测物杂交的探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被层为多聚-L-赖氨酸层、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层、链霉亲和素层、谷胱甘肽层、戊二醛修饰层或次氨基三乙酸-镍离子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探针以点阵列的形式固定在包被层上,其中,探针的固定方式为随机共价固定或定向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探针为基因类探针或蛋白类探针,蛋白类探针为抗体、融合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标签的重组蛋白、融合多聚组氨酸标签(His-tag)的重组蛋白、生物素化的蛋白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微孔板为96微孔板,96微孔板包括12个可拆卸的8孔条,外部尺寸为128mm×86mm,96孔排列成12×8的阵列,96微孔板为聚苯乙烯、聚丙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聚氯乙烯。

一种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酸液和乙醇对多微孔板进行浸泡清洗,并将浸泡清洗后的多微孔板进行干燥处理;S2.生物芯片的包被及活化:将多微孔板放入包被液中浸泡后取出,干燥后制得固着有包被层的多微孔板,再将固着有包被层的多微孔板放入与包被层物质匹配的活化液中对包被层进行活化处理;S3.探针的固定:将设计好的探针以点阵列的形式固定在包被层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被液是浓度为0.01-0.5%的多聚-L-赖氨酸去离子水溶液或浓度为0.01-0.5%、pH为7.4的多聚-L-赖氨酸的磷酸盐溶液;对应的活化液是浓度为78.8%的二甲基甲酰胺、11%N-羟基琥珀酰亚胺、10.2%无水吡啶的混合液。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被液是浓度为0.03%、pH为7.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磷酸盐溶液或浓度为0.03%、pH为7.4的链霉亲和素的磷酸盐溶液或浓度为25%的戊二醛溶液。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被液是浓度为2%的牛血红蛋白磷酸盐溶液、0.1-1.0mM的璜基琥珀酰亚胺酰-4-对马来酰亚胺苯基丁酸盐溶液及10-50mM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磷酸盐溶液;其中,牛血红蛋白磷酸盐溶液的pH为7.4,璜基琥珀酰亚胺酰-4-对马来酰亚胺苯基丁酸盐溶液的pH为7.4,还原型谷胱甘肽磷酸盐溶液的pH为6.7。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被液是浓度为2%的牛血红蛋白磷酸盐溶液、50mM次氨基三乙酸钠的碳酸钠溶液及200mM的硫酸镍水溶液;其中,牛血红蛋白磷酸盐溶液的pH为7.4,次氨基三乙酸钠的碳酸钠溶液的pH为9.6。

通过将多微孔板塑料孔底固着包被层,再在所述包被层上点置探针分子,较传统的玻璃材料生物芯片,由于塑料与包被层吸附性好,则与包被层紧密结合的探针分子不易脱落,性质稳定;同时由于塑料芯片不易破碎,待测样品也不易丢失,实验结果更加可靠、稳定。

探针分子的固定方式可选,通用的为随机共价固定方式,优选的为定向固定方式,该方式可使固定化探针具有更好的均一性,且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探针分子的生物活性。由于普通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96微孔板已被广泛使用,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实验室常规检测设备即可进行检测,检测成本低,有利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上述几种包被液形成的包被层与多微孔板孔底具有良好的附着效果,从而固定的探针分子性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物芯片的俯视图。

图2为生物芯片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为探针固着效果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说明生物芯片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博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博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