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质海岸防护林的建设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6012.0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岸 防护林 建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植被建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泥质海岸防护林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滨海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潮抗灾,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滨海防护林可降低风速15%-45%;使月蒸发量降低22.8mm(13.6%);调节气温0.3℃一0.8℃;使地面日较差比毗邻低山丘陵区减少3-10℃;林地土壤抗冲指数和抗蚀指数分别比农田提高58%-133%和247%-288%等。泥质海岸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春季干旱时间长,重盐度潜水位高,海水易倒灌,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黏重,养分缺乏,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建设滨海防护林难度比较大。
(1)泥质海岸防护林抗盐碱造林树种选择。在辽宁省、河北省多地,建立了多树种对比实验,通过田间试验和耐盐盆栽试验,在盐碱地造林树种筛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筛选出适合不同盐碱地的造林树种:在滨海苏打盐渍土上,造林树种为柽柳、沙枣、小胡杨、绒毛白蜡、群众杨、刺槐等;在中盐碱地,造林树种为小胡杨、沙枣、绒毛白蜡、群众杨、刺槐等;在轻盐碱地,造林树种为辽宁杨、绒毛白蜡、刺槐及其8个无性系、3930杨、中林46杨、毛白杨的2个无性系、抗虫榆、金丝小枣等;土壤全盐量达1%的重盐土,以中国柽柳为先锋造林树种。
(2)北方泥质海岸中、重盐碱地整地降盐技术。①在辽宁省凌海市建业乡何屯盐渍土(含盐量0.5%)上,采用台田上大穴整地工程与选择豆科、非豆科固氮树种及绿肥等生物改良综合配套措施,土壤全盐量与pH明显下降。泥岸盐碱地采用条田整地、台田整地、大坑整地使土壤盐分分别下降21%、8.6%、23%,各种整地使土壤总孔隙度提高,特别是台穴整地总孔隙度比对照提高10%。②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拦海防潮堤上的重盐土 (0.6%-1.0%)盐碱地上,台田大穴整地密植 (1m×1m)中国柽柳造林,成林后改良土壤,使土壤盐分比造林前下降50%,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都提高1倍,质地从粉砂黏土变成粉砂壤土。③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沙枣、沙棘、刺槐、紫穗槐土壤固氮酶活性为2000一4000nMCH/(g.h),平均固氮量为12-23kg/(hm2·a),其中以沙枣改良苏打盐渍土效果最好,使土壤质地改善、pH下降。
(3)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及林分结构研究。①提出了杨、蜡、榆与豆科及非豆科固氮树种刺槐、紫穗槐、沙棘等树种混交模式,研究混交林养分循环、生理生化指标、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变化规律。在辽宁杨、绒毛白蜡株混刺槐、行混刺槐混交方式中,混交林比纯林高增长10%-40%,地径增长6%-46%,杨+刺槐等混交使土壤氮、磷呈现垂直方向的“他感”互补作用。混交林比纯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10%,脉酶活性50%,磷酸酶活性100%。中盐碱地上杨树+紫穗槐,109柳+紫穗槐,抗虫榆+紫穗槐,绒毛白蜡+紫穗槐等混交林与它们对应的纯林比较,树高分别增长17.50k,20.80k,5.5%,5.5%。由于混交林中栽植豆科固氮树种紫穗槐,使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增加,土壤盐分降低[5]。②在河北省黄骅市建立公路基干林带为骨架的大网格和枣树-灌木为中心的小网格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基干林带即护岸林、护路林以大型耐盐乔木或枣树为主,有抗虫榆、刺槐等,枣树-灌木农田生态系统主栽树种是金丝小枣和冬枣,灌木有紫穗槐和柽柳[2,6]。
(4)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对复合农林业的模式配置和单项技术作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少见组装配套的技术成果[7,8]。经“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提出了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系统可持续经营在植物择优(筛选出30多种抗风耐盐植物)、种群配置(复合配置12种优化模式)、系统优化(2项复合农林业系统生态工程技术)、区域调控(生产要素的区域性对位配置)等4个层次上的复合配置技术。提出了林农模式扩行缩株宽窄行配置、小网格(5-8hm2)和窄林带(2-3行)林农模式构建、中尺度农田林网复合配置、农田林网区域性防风、林带疏透度模型及调控、水稻倒伏模型及主林带修复等重大技术,取得小网格景观型果园林网复合配置、梨园林网复合经营、银杏园林网复合经营等技术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甜叶菊无根组培苗扦插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温室农作物防病增产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