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5903.4 | 申请日: | 201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钱钦松;祝靖;孙伟锋;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9/41;H01L29/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 地址: | 214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纵向 扩散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 ||
1.一种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元胞区(I),设在芯片最外围的终端区(III)及位于元胞区(I)与终端区(III)之间的过渡区(II),在元胞区(I)、过渡区(II)和终端区(III)的底部设有漏极金属(1),在漏极金属(1)上设有重掺杂n型硅衬底(2),作为该芯片的漏区,在重掺杂n型硅衬底(2)上设有n型掺杂外延层(3),在n型掺杂外延层(3)中设有间断不连续的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
在元胞区(I)中的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上设有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5),且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5)位于n型掺杂外延层(3)内,在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5)中设有第一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7)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9),在第一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7)及n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9)以外区域设有栅氧化层(12),在栅氧化层(12)上方设有多晶硅栅(13),在多晶硅栅(13)上设有第一型场氧化层(14),在n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9)和第一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7)上连接有源极金属(16),
在过渡区(II)中的n型掺杂外延层(3)中设有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且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覆盖了过渡区(II)中全部的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在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中设有两个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且邻近元胞区的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位于过渡区(II)中的与元胞区(I)相邻的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上方,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位于过渡区(II)中从左侧起第二个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上方,右侧的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位于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的中间区域,在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及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表面设有第二型场氧化层(15),在位于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内部且邻近元胞区的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表面设有接触孔与源极金属(16)相连,
在终端区(III)中,在n型掺杂外延层(3)的右上角设有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1),在终端区(III)表面设有第二型场氧化层(15),
其特征在于,在过渡区(II)中的第二p型掺杂半导体区(6)内设有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且在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表面设有接触孔与金属层(17)相连,形成芯片的地接触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此芯片是四端口器件,金属层(17)构成了芯片的地接触电极,并且金属层(17)可以向右延伸作为场板使用,延伸的长度由芯片的耐压大小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位于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中间区域的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的深度大于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的深度,且在p型杂质注入窗口表面仍然表现为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过渡区(II)和终端区(III)中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个数由所设计的晶体管的耐压要求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宽度和掺杂浓度相等,且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宽度和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之间的间距可调,且可以在过渡区(II)和终端区(III)中单独调整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宽度与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之间间距的比例,以获得不同的耐压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p型掺杂柱状半导体区(4)的下表面与重掺杂n型硅衬底(2)的上表面的距离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9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