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胃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808.4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军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胃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对实验动物进行灌胃实验时的一种灌胃工具,具体的涉及一种灌胃针。
背景技术
公知的,目前,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灌胃针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灌胃针的基本构造分为倒水滴型金属针头、金属导液管以及与注射器相连接的金属基座。其中,有些产品的金属导液管根据实验的临床要求已设计成一定的弧度,以适应实验动物的消化道结构。将基座与事先吸入实验用液体的注射器相连接后,左手抓住实验动物后颈,右手将针头沿动物的消化道慢慢插入,直至所需深度,而后注入实验预定的灌注液体。
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金属材质过硬,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实验动物强烈的不适反应,甚至由于深度把握不准,导致实验动物的胃壁损伤,对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往往出现实验动物的胃壁将针头顶端的出液口堵塞的情况,如此,实验用液体的输入变得很不舒畅,导致实验者不能精确控制液体的输入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胃针,该灌胃针可以方便的将导液管插入实验动物的消化道内,而不会将其胃壁损伤,同时有效避免了胃壁堵塞针头出液口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胃针,包括一导管,所述导管一端为一可与外部输注设备相连接的基座,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为一针头。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上也开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的顶端采用封闭式的结构,代替顶端出液口出液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导管和针头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例如聚氯乙烯、天然橡胶、聚乙烯、聚酰胺、聚丙烯、聚苯乙烯、硅橡胶、聚酯、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氨酯等及其它们的混合物。
利用本发明的灌胃针,当操作人员将灌胃针沿实验动物的消化道插入实验动物的胃的过程中,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的柔韧性,以及动物的体温对高分子材料的软化作用,将灌胃针的导液管部分在实验动物的消化道中形成了一个接近实验动物消化道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灌胃针相对于金属针头而言,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塑料针头对消化道壁的侧向压力小,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实验动物的舒适性从而也方便了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同时,降低了实验动物消化道壁受伤害的风险。另外,通过针头外壁的出液孔或导管上开有的出液孔进行灌注实验用液体时,有效的避免了针头顶端堵塞而不能出液的情况。此外,改进的针头顶端采用封闭的形式,将会更有利于灌胃针的插入。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灌胃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灌胃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基座,2.导管,3.针头,201、301.出液孔,302.封闭的式结构。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一种灌胃针,包括一导管2,所述导管2一端为一可与外部输注设备相连接的基座1,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为一针头3。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3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301。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3的顶端采用封闭式的结构302,代替顶端出液口出液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导管2和针头3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一种灌胃针,包括一导管2,所述导管2一端为一可与外部输注设备相连接的基座1,所述导管2的另一端为一针头3。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3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301。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2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201。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3的顶端采用封闭式的结构302,代替顶端出液口出液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导管2和针头3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上述对本发明的灌胃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此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军,未经周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带送料辊子支架
- 下一篇:玉米芯、锯末、EM原液制作的发酵池垫料配方